中华文化到底要怎么走?中华文化到底要如何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发挥作用?9月1日,来自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澳门、广西、陕西、吉林等海内外34个不同地区的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在北京共同发表《弘扬中华文化六项主张》(以下简称“六项主张”)。
“六项主张”全文“主张”18处,“反对”16处,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和具有历史超越性的道德伦理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这一共同文件还强调了文化自觉、人文价值、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当前弘扬中华文化中出现的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其中,既主张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意识,又反对过分夸大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和优越性,并承认人类文化普世价值,主张“以中华民族具有创新意义的精神资源,参与人类新时代的文化创生”,成为引人注目的思想亮点。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表示,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前,海内外文促会团结一心,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题发表“六项主张”,显示出当代社会弘扬中华文化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广泛的文化认同,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与现代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已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并显示了蕴藏在民间社会的巨大力量。
高占祥在讲话中对“六项主张”涉及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更为详尽的理论阐述。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文化发展中出现的若干偏误。尤其提到历史经验值得注意,我们在思想文化方面,往往容易走极端,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民族意识空前高涨之时,不能忘记我们还在逐步实现小康,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文化方面同样不能盲目自大,更不能认为中华文化天下第一。同时,对文化工作在不同历史阶段过度政治化、过度商业化以及当前存在的虚浮作风、文化产品的低俗化和娱乐至上等忽略人文价值的种种不良倾向,也进行了批评。高占祥说,“丧失了人文价值,就等于丧失了文化的自主性,丧失了文化的存在价值,等于取消文化”。他引用我国近代有名的教育家陆费逵先生的观点,强调民智、民德、民体,认为核心是一个“民”字,民是国之基础,文化强国的前提是文化强民。
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王石说,5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思想,海内外中华文化促进会这次提出的“六项主张”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并明确有关方向,深化实践,将弘扬中华文化的崇高事业推向新的阶段。
相关链接:
“六项主张”主要内容
一、主张弘扬中华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主张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伟大精神和具有历史超越性的道德伦理,是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主张文化传统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主张历史与现实的衔接贯通。反对照搬古人,反对原教旨主义和琐碎的复古主义。
二、主张文化自觉,主张民族文化意识,主张传统文化理念的普及。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反对妄自菲薄,也反对过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主张人类文化的普适价值,并主张以中华民族具有创新意义的精神资源,参与人类新时代的文化创生。主张虚怀若谷,反对盲目自大。
三、主张和谐文化。主张多元文化并存共生。主张不同文明间的尊重、平等、交流、互惠、合作。主张沟通优于隔阂,和解优于冲突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对文化单边主义,反对文化歧视。
四、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人文价值。反对文化、知识商品化,反对以市场化产业化为由推行低俗文化,反对导引消费者在精神、品德、情趣方面向下沉沦的娱乐至上主义。
五、主张改善文化风气。主张身体力行,主张热忱、勤勉、踏实、进取,反对虚浮作风,反对急功近利,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运动”式发展文化。主张真切、清新、质朴的文风,反对“套话”。
六、我们主张,我国民间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及其所具有的社会性、公益性、文化良知与志愿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