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即使在西方经济遭受金融危机时也毫不逊色。许多与增长相关的其他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包括出口表现、引进国外直接投资(FDI)和越来越重要的创新活动。
全球14%FDI流入中国
根据2012年《世界贸易报告》,2011年中国占世界出口份额超过10%,成为超越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长期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在大部分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衰退时,2010—2011年的出口贸易依然保持着20%的增长。这说明中国产品的海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抵御危机的。
实际上,中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不仅反映了贸易量的扩大,也表现为出口产品先进性的持续提升,这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和技术能力的迅速提升息息相关。引进FDI为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吸引FDI的东道国之一。截至2011年,全球约14%的FDI流入中国。2010—2011年,流入中国的FDI增长了8%。联合国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是跨国公司未来投资的首要选择。
境外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不仅带来了金融资源,也带来了新技术。这些新技术通过日常商务联系扩散到中国其他企业中去。
中国研发支出占世界14%,仅次于美国
为有效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以及在国内技术和知识水平上进行创新,中国不断鼓励企业从事大规模研究开发。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高校扩招,提高了人力资本供给水平。有研究数据显示,估计中国2012年用于研究开发的支出将占GDP的1.6%,与1996年的0.5%相比,增幅可谓惊人,可与许多工业化国家相媲美。根据这一估计,中国的研究开发支出将占全世界研发总支出的14%,仅次于美国。
与公司研发活动的快速增长相一致,人力资本存量也显著增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和欧盟的数据,2008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2021万人)已超过美国(1820万人)和欧盟(190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本供给的地位显著提高。不仅如此,在全球工程学与自然科学专业的大学新生中,中国占42%,大大高于西方国家。
研发费用的大量增加和人力资本供应的扩大,都可以归功于中国在创新领域的技术赶超,这一点可以由专利申请数来说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1999—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年均增长率超过了32%;2007—2010年增速虽有减缓,但仍保持在25%左右;2010年中国的创新者申请了大约295000项专利,几乎是2000年的12倍。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资料还显示,中国企业在专利申请上是最具创新力的机构,取代了大学基础研究的统治地位。
少数大企业搞创新
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升级技术,提供创新、吸引人而又低价格的高竞争力产品,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分不开的。由于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中国出口的商品相比低工资的越南和柬埔寨更加昂贵。为使商品的价格更具吸引力,中国需要从依靠低附加值产品转移到具有高价值链的创新产品。
当前中国支持创新的改革,为高研发费用支出和扩大人力资本供给奠定了基础。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增强了本国企业的吸收能力,更能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进口的先进技术。
然而,大量创新的成功仅能在一小部分公司中观察到,扩大的人力资本供给不能被有效利用到促进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在负责大部分创新活动,这可能是由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造成的。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强调,对于一个有效运作的银行部门来说,使企业获得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用以研发是必要的。中国需要更加努力地深化银行系统改革,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鼓励企业更多地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同时,劳动力市场也需要良好运作,提供符合创新型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本,确保从海外投资者得到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得以更好地应用和扩散,使知识更容易转化为在全球市场上有价值的产品。
应对这些挑战并非易事,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相互关联的问题,将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参与者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从而决定其经济的长期发展。
(作者单位:德国基尔大学、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译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