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近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态势趋缓
2012-08-29 作者:李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24日第347期

  我国社会、经济在过去10多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与经济发展阶段性特点及政策调整取向变化相关的收入分配格局也呈现了一些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有所减缓。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测算结果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时为0.35,到了2010年则上升到了0.38。这10年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上升了0.03,其中2000—2002年农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上升了0.02,而其后8年的增幅则不足0.02。这表明,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主要出现在2000—2002年,而近年这种扩大趋势已经放缓,甚至近两年已出现了收入差距缩小的状况。

  其次,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扩大较明显。一些相关的研究表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在2000年时为0.32,2010年超过了0.4。

  再次,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得到抑制。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表明,2000—2003年间,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从2.78倍升至3.23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明显。2009年,该比率达到峰值,为3.33倍,其后一直回落至2010年的3.23倍和2011年的3.13倍。不过,受样本限制,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现象。

  最后,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估计,全国收入差距扩大缓慢,最近3—4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分析以上收入分配变化新特点,可以发现,这种变化是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近年情况来看,收入差距缩小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农产品价格上升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使城乡收入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缩小。二是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幅度较大,促使农村居民和城镇低工资、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差距和全国收入差距均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农村公共政策对收入分配已开始有所影响。自2003年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措施,其中包括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补贴政策,以及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实施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低保政策,养老保障制度等以构建农户社会安全网为目的的公共服务性政策。这些惠农政策措施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均发挥了一定作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惠农政策对于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缓解农村贫困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尽管近年统计数据表明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已经趋于缓和,但一些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居民生活质量降低的因素仍应予以关注。一是城镇房地产价格上升使高收入人群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这就加大了高低收入人群间的收入差距。二是通货膨胀率较高,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物价上涨。这种情况对低收入居民不利,他们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幅度超过高收入居民。三是城市化进程,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这主要归因于城镇经济规模扩大将提高资本收益,同时扩大对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另外,新兴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扩大了城镇对特殊人才的需求。这些需求均带动了相应人才工资的增长。四是行业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部分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高收入问题。五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分割致使不同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如退休金制度的差异使老年人退休后收入差异较大。

  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某些经济发展方式、经济与政治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单一政策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需要政府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政策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