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多年,世界经济整体上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全球11年间年均增长率大致为4%,其中,新兴经济体获得了6%左右的较高增长率。中国虽也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但2001—2011年的年均增长率依然高于10%。可以说,近十年,中国成为日益壮大的新兴经济体的领头羊和世界经济的新引擎。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以及特强的抗外部风险能力与自我稳定能力,成为全球经济学家热议的话题,自然也引起了俄罗斯学界的关注。
俄罗斯经济学界在全面深入跟踪中国经济发展快速增长这一基本事实前提下,也特别注重分析总结可资俄罗斯借鉴的经验。其主流观点认为,中俄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相似与相通之处,这为中俄相互交流和学习借鉴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认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积极培育并保持强劲的投资能力。中国过去30多年来一直维持较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过去30年的平均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35%,最近十年更提高到40%以上,个别年份甚至超过42%。高投资和愈发强劲的投资,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引擎。而俄罗斯即便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时期,其固定资产投资率平均也只有21%。
中国国内资金动员能力很强,国内储蓄率高达50%,其投资转化力之高令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2005年以来俄罗斯推动经济特区建设、2009年以来出台经济现代化计划、建设俄罗斯版“硅谷”,以及加强国家投资、推动四大优先发展工程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均有对中国相关发展经验的考量。
第二,持续增强国际经济合作能力与竞争力,借助外部因素助推本国经济发展。多年来,中国一直注意强化和优化吸引外资能力,是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最近十年更加注意通过政策调整,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内涵和优化其结构均衡,不仅使外资规模进一步增长,而且使外资的分布和技术含量等均得到明显提升。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地位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国有效利用国际分工优势,助力中国经济繁荣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这一经验最值得俄罗斯学习借鉴。
第三,努力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强化内生增长动力。过去,中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国内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体现。近十年来,中国政府提出和谐发展的理念,并出台收入分配调整政策,以“助贫、提低、扩中”为主要内容,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与福利水平,促进社会共享和福利全面提升,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近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持续较快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国内消费正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动力。
第四,充分发挥政府激励、引导、调控能力,使经济保持赶超活力与抗外部冲击能力。中国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动作用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发展潜力。在面临外部危机冲击时所体现出来的国家干预能力更是维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要件。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地震波面前,中国政府主动、及时、干脆和坚决的应对措施使中国经济平稳向前,在各国中表现抢眼,就是一个旁证。而同样在危机冲击下,俄罗斯政府虽然也表现出了比以往更加坚强果断的素质,但依然没有避免经济的巨大下滑。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高达9.1%,而俄罗斯经济下降7.9%,中俄政府调控与抗外部冲击能力一目了然。
第五,持续创新转型,构建适合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一国经济的持久发展繁荣不仅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初始发展条件和适宜的外部环境,还与其构建自身调整、鼓励创新转型能力与机制密不可分。中国过去较依赖丰富的劳动力及其他禀赋资源作为增长动力和赶超发展竞争优势。近年来,政府转变意识,努力推进科学发展和增长转型,使经济增长逐渐转向创新轨道。改革继续释放和创造生产力、竞争力。
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成就突出的秘诀远非上述几点可以囊括。但我认为,以上几点是中国谱写近十年经济成功篇章的精髓所在,也是俄罗斯未来创新发展和成功崛起需要深思和借鉴的基本努力方向。
(作者系莫斯科经济学院第一副院长;译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