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经济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也超过了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但是,在中国经济规模日益扩大的背后,是中国全球经济控制力十分薄弱的现实。这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育不足有直接关系。转换政策思路,通过加快高端服务业发展,提升全球经济控制力,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从制造大国迈向产业和资本强国
1.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我国制造业是作为全球跨国公司价值链的一个环节而存在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升。随着劳动力红利的逐步消失,我国从制造和出口大国向产业和资本强国迈进,是整体经济结构升级和提升国际分工地位的内在要求。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有一个富有竞争力的高端服务体系作为支撑,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实现包括技术研发、市场研究、管理咨询、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融资安排、风险分散等诸多高端服务业的协同作战,增加并购成功率。
2.增强全球产业主导权。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如果进入跨国公司的产业价值链,就必须按照国际大买家的技术标准、产品规格和国外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生产。例如,由于缺乏以消费文化为代表的消费主导权,难以引领全球消费。发挥消费文化的引领作用,需要技术、传媒、文化、金融、产业等一系列高端服务业的支撑。以茶叶为例,中国是茶叶的发明国,是全球茶文化的主导国,也是全球茶叶生产与出口大国,但是,我国未能创建一种茶叶消费文化,以引领全球茶叶消费,而只能被动地适应国外市场。
中国要实现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就必须打造一个支撑产业整体发展的高端服务体系,破除低风险、低投入、低价值的低端循环,掌握全球重要产业的研发、生产、消费主导权,促进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3.提升中国制造整体形象,增强品牌控制力。提升中国制造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低质低价”的不良形象,树立全新的“中国制造”品牌形象,进而提升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并不是制造部门能够承担的任务。在整个品牌形象塑造与提升过程中,高端服务业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例如,产品研发、全球采购、营销渠道、融资等服务体系,乃至于文化形象,都对品牌塑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公司产品的品牌控制力并不是单纯由其技术与质量决定的,而是其研究开发、工业设计、全球产品功能、质量控制、营销渠道、品牌文化等共同打造出来的。苹果公司品牌控制力的核心并不是制造环节,甚至不是技术环节,而是其背后的一个高端服务体系。
4.争夺重要商品的定价权。定价权的掌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里,生产体系的地位很低,其核心环节是高端服务体系,如金融业、商务服务、核心技术研发、消费文化导向等。例如,随着石油、有色金属、粮食、铁矿石等大宗商品的金融化,国际金融资本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控制力越来越强,而金融资本的背后,是一系列的高端服务体系。
整合高端服务业资源
1.适时调整出口促进政策体系,高度重视高端服务业发展。在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对研发、设计、采购、营销、融资等高端服务业的需求主要面向跨国公司,因此,制造业发展不但没有带来对高端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反而与高端服务业发展竞争资源,进而制约了服务业发展。而高端服务业的滞后,又使中国对全球价值链缺乏控制能力,无法走出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最终被锁定在产业低端。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加工贸易体系及其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对鼓励出口加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重新梳理,并结合高端服务业的发展,重新制定相关出口政策。
2.整合国内高端服务业资源,形成高端服务业竞争优势。我国高端服务业资源分散、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控制全球的力量。以大宗商品交易所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经达到100多家,交易产品的种类包括农副产品、大宗原材料和石化产品等。但是,这些大宗商品交易所缺乏资源整合能力,与金融产品创新、融资、评级、生产等缺乏整合,不但未能有效发挥开拓市场、发现价格、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作用,反而成为投机的乐园,放大了商品价格的波动。因此,需要对我国高端服务业资源进行整合,以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全球经济控制力。具体包括:同一行业已有资源的整合,如银行业资源整合、证券业资源整合;跨行业资源整合,如金融业各个子行业之间的资源整合;高端服务体系的资源整合,如金融业与资信评级行业的整合、科技研发与知识产权行业的整合、技术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整合等。
3.打造旗舰型高端服务企业,缔造高端服务品牌。具有全球经济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必定是大型服务企业主导的。但是,并不是大型服务企业就具有全球控制力。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全球经济大动脉可追溯至一个由147家跨国公司组成的“超级实体”,占前20位的公司包括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等著名金融机构。中国的银行虽然利润高居全球榜首,资产规模也位居前列,但未能进入该147家公司的前50名。这一事实说明,在高端服务业领域,我国的现有领先企业仍然“大而不强”,缺乏控制力。因此,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高端服务企业积极整合资源,塑造品牌,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进而增强其全球经济控制力。
4.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高端服务业集聚带。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市经济功能由生产中心向服务中心转换,城市产业正在向信息化、服务化和知识化迈进。科技研发、金融、高端商贸、商务服务、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日益成为中心城市的主导产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正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间的联系范围越来越宽广,可以跨越国界、洲界,以至形成全球联系的世界城市体系。这个城市体系的特点是,中心城市的全球控制力日益提升。正如沙森所指出的,随着国际化都市(International Metropolis)、世界城市(World City)、全球城市(Global City)等的兴起,全球城市正呈现出一种金字塔型结构,少数城市在高端服务业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而其他城市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受到了压制。最重要的是,这些全球城市中的高端服务业对全球经济具有无与伦比的控制力。
从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看,城市竞争力不足是一个非常大的不利因素。根据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和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发布的2012年全球城市指数(GCI,全球最具影响力城市),内地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分别列在第14、21、60和66位。与之前比较,中国内地城市的竞争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分别下滑2位、1位、8位、11位和7位。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2全球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大陆排名最靠前的北京居第39位。我国城市竞争力的不足,使其难以实现人才、信息、物流、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影响其打造高端服务业集群、发挥协调控制全球经济的功能。积极扩张城市功能,使城市产业体系走出以房地产为支柱的迷思,对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
5.形成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第一,制定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政策。高端服务业是一个人力资源高度密集的行业。应充分发挥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机构的作用,鼓励它们扩大与高端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培养一批服务业急需的人才。鼓励企业面向全球引进高端服务业的高级人才,对高端服务业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应在其子女就学、就医、落户等方面予以优惠。
第二,积极推进数据自由流动试点。基于全球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一定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因此,与国外的企业之间会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交换。在当前我国的数据管理体制下,这种数据的自由交换难以实现。可以考虑在全国各地建立数个实时数据通讯出口港,借鉴发展制造业外包建立保税区的概念。只要数据来自国外,在加工处理后不在国内流动,则可以免于监管。
第三,高度重视全球化标准体系的建设。很多高端服务业都跟全球标准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要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全球经济控制力,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全球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当前,要积极参与各种产品标准、服务标准、环保标准、劳工标准、评价分析标准、检验测试标准等的建设,争取在某些方面实现主导权。
第四,制定并实施有利于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土地、财政(包括政府采购)、税收、投融资、科技等一揽子政策。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