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政治 > 文章详情
面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舆情成为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
2011-12-08 作者:徐方平 官翠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舆情成为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正确引导舆情,提高舆论引导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舆情,是指民众以媒介为载体对现实社会特别是公共事物相关态度、意见的总和。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并不具有世界性,舆情也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只是后来在生产力普遍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世界交往的逐渐发展,最初的人类社会历史才突破自身的地区性和狭隘性,具有了世界性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世界历史,全球化的舆情才开始形成。全球化舆情是世界交往的产物之一。人们只有通过交往,凭借各种传媒工具,才能获得和处理大量的信息。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认为“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强调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指导思想,运用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传播工具,加强信息交流。他们特别指出,党的宣传家必须关注舆情,要想方设法将大多数群众争取到社会主义一边,否则,脱离群众的宣传家就成了“沙漠中的布道者”。
  
  舆情是检测党活动环境的晴雨表
  
  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报刊、电台等传播技术的发展进步,舆情不仅成为每个人生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更成为政党活动和国家统治的重要社会环境之一。各党派都十分重视舆论的宣传鼓动作用,把掌控舆论作为加强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民主革命时期,《向导》、《新华日报》等共产党传媒非常注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就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决定的。近代中国内忧外患,舆论纷繁复杂。面对各种救亡思潮和理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斗争中,最终选定了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险恶的社会环境下,幼弱的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必须通过自己的传媒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宣扬党的新战略、新纲领,以扩大影响和壮大革命力量。
  
  一个政党要想平稳执政、长期执政,需要具备包括牢固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经济实力、安定的社会秩序、坚强的国防力量以及和平的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外部环境。而舆论环境的好坏,对于执政党上述诸多外部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执政目标能否实现。近些年来,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始角逐舆论市场,共同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舆论的热点、焦点,可谓舆情复杂多变。在对一些公共群体冲突事件的应对处理中,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复杂多变的舆情,表明党执政的环境也复杂多变。因此,审时度势,强化对舆情的理性分析,改善党执政的环境,成为我们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时代课题。
  
  舆情是考量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
  
  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使党执政面临重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党执政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手机、微博等新媒体的普及,人们迎来了一个“人人皆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由此带来了当前中国社会舆情的许多新特点:民众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热情和能力提高;网络舆情影响力越来越大,网络问政、网络议事如火如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涌现,加大了网络舆情引导的难度,更给党的执政能力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舆情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的有力工具。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人们思想多元、多变和多样等显著特征,决定了人们接受信息和发表观点的自主性、自由性,从而决定了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和动员社会力量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所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践行科学发展观,就一定要切实把握舆情特点、规律,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重要作用,在正确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和舆情过程中,着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永葆党的先进性。
  
  提升党的执政能力须重视舆情管理
  
  舆情是社会危机的“预警器”。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指出,2010年发生的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微博首次曝光的事件为22起,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0上升为16%。并且,2010年大部分社会舆情事件中均有微博介入。尽管新媒体首曝舆情事件的比重愈来愈大,但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仍举足轻重。传统媒体可以加速某一热点事件的扩散,使之由网络上的分散舆论转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影响力和公信力仍然高于网络媒体。因此,发挥传统主流媒体引领社会舆情的功能,构建舆情宣泄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就成为我国政府完善公共管理方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舆情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反之,则是党和人民之祸。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苏东巨变,舆情导向的错误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新闻自由”口号的冲击下,作为苏联国家和共产党的主要报纸《真理报》不仅完全丧失了对舆情的引导权,而且成为摧毁苏共立党立国的重要媒体之一。苏东巨变的深刻教训告诉我们:颠覆或巩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舆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对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西化”、“分化”的演变战略,必须认真学习和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更加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