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在作报告。盛颖霞 摄
中国教育新闻网11月15日讯 由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主办,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院、江苏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今天在京举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教授作了题为《成功利用新思想——关于教育创新理论的基础》的报告。
创新最大的障碍是“思想的障碍”
首先谢维和指出了“思想的障碍”是目前教育创新的不足之处。教育创新的思想有两个大敌人,一个是教条主义,一个是经验主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用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事情,要反对教条主义,要反对经验主义。我们中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面对如此巨大的人口,如此发展不平衡的整体教育格局,如此薄弱的基础,要能够迅速使我们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发展,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我们没有什么经验可借鉴,我们走过的是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我们做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的教育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道路。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
谢维和认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并不是独立的,应试教育应该包含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条件,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必要性。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单纯的给学生知识和素质,不是教学生认识外部世界,而是帮助他们认识他自己。应试教育恰恰是只停留在教学生认识外部世界,用这种哲学的概念来说,它只是把我自己的能力通过考试表现出来,但是真正的教育不是这样,或者说不仅仅是这样。考试的结果只是作为教师通过评价反过来让学生认识他们自己的一个媒介、一个载体。
教育把考试作为一种评价,这只是真正的评价中的一小块,而真正全面的评价是把考试作为第一个环节之后,通过对这个考试或者作业的结果有一个很好的分析,进而让学生由这个考试认识他自己,他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信心,这才是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