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刘耀林:国际化视野与学院建设
2011-10-18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大学新闻网

  作为现代大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学院是大学办学主体,承担具体的科研、教学、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发展的重任。世界一流大学至少有一个或几个世界著名的学院,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实行的就是典型的学院制。而耶鲁法学院、哈佛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卡内基工学院和梅隆自然科学学院都可以算得上所在大学的代表性名片。这样的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既扩大了学校国际知名度,吸引了优秀师资和生源,更使得学校在相关学科领域和科研保持世界前列,持续发挥重要影响力。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是新武汉大学合校之初,三院合并而成的新学院,十年让我深刻体会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建设世界级的学院,建设世界级的学院需要国际化的视野。建设有特色、属一流、高水平大学和学院需要围绕人才,用开放、开拓的心态加强和世界的交流,在互动中推进学院和学校的发展。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授认为“大学的质量是取决于在大学里的人”,国际化的视野首先需要在师资队伍上做文章。国家“985工程”下一阶段(2010-2020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用国际化视野来思考师资队伍素质提高的问题,就不仅仅是“引进海外一流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群体”这样一个分蛋糕的问题,更是“培养造就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这样一个做蛋糕的问题。合校十年来,我们一方面积极从国外引进、邀请10多位学者来学院做专兼职教授;另一方面,选拔、支持40多人次前往美国、荷兰、法国等地学习深造和学术交流,在回国后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开展工作,特别杰出的予以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担任各系或各研究机构负责人,最大范围施展才能,在第一时间里让最新的学术信息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活动中得到展现和利用。
  
  自主创新能力的具备,更需要国际化的视野。扬“眼高”补“手低”,将最新科学技术与成果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拿来”,少搞重复,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Autodesk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尔·巴斯认为,发明和创新的区别在于“创新必须有客户”,本着“武汉大学首先是湖北武汉的,然后是中国的,首先是中国的,然后是世界的”思想,我们紧跟21世纪学科研究前沿,使研究领域和视野具有前瞻性、前沿性;同时把握住战略机遇,加强行业联系,立足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和社会需求,进行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院2009年一年获批10多项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等项目也都取得突破;科研经费近两年每年上四千万,十倍于建院之初的水平,2005年和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学院SCI论文多年排名学校第四位;2010年地理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获教育部优秀重点实验室,2010年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实验室获国家测绘局优秀重点实验室。以湖北为重点,在广西、海南、福建、广东等省市重大工程中,学院的科研力量发挥着重要,有效地服务社会,赢得了社会认可和评价。简而言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弯路少走,跨越发展。
  
  国际化的视野既需要通过联合培养造就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更需要推动和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和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同行加强联系,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竞争,承办、举办国际会议,争取发言权,对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学术科研自信心十分重要。这些年来,我们在促进融合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学科资源和优势,引导和鼓励人才在国际学术领域和同行进行广泛而密切联系,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的专家学者,担任过世界级学术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国际权威期刊的联合主编,有的在世界性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在国内外重大科研项目承担研究任务。这些都增加了学院的世界知名度,为进一步发展铺垫了基石。
  
  在人才培养层面,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当前的工作难免有些压力。剑桥大学建校以来首任女校长艾莉森·理查德说:“国际化意味着我们要让剑桥大学走向世界,也要让世界走进剑桥。”世界一流大学之间的交流典范,常被人津津乐道的是“剑桥——麻省理工”模式。与之相比较,我们和世界一流大学之间,走出去的多,“慕名来”的少,比例严重失调,这就造成我们的学生接触来自世界高水平大学学生的机会非常有限,令人十分遗憾。这几年里,我们的学生获得过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全额奖学金;我们的学生社团曾是国内第一个在联合国网络注册的环保组织……。我们努力让这种骄傲和其背后体现出来的教育能力产生更广泛影响:我们坚持和荷兰、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教育合作,同时创新本科生的社团活动、研究生的学术科技活动,希望能探索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交流模式,使自身具备更为广泛的吸引力。
  
  国际化的视野还是要落脚在学院自身建设。要实现“合并——合作——和谐”,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直面资源稀缺的现实,需要跳出自身的局限,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思路和方法,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教师队伍建设用国际化的思路,管理队伍建设同样也需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分类管理,调动积极性,提高工作水平,营造出有利于治学、治教和科研的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