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51年8月15日
出生地: 上海
职称: 教授
最后学位: 博士
机构: 中国哲学教研室
研究领域: 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中国现代思想史,中国现代知识论史
指导研究生资格:
Email: hujun@phil.pku.edu.cn
主页: http://
担任职务:
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委员
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主任
民进中央常委
民进北京市委副主委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常委
中国现代哲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
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秘书长
个人简历:
1951年8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
1957年9月-1963年7月就读于上海南市区四牌楼路小学
1963年9月-1969年7月就读于上海南市区建浦中学
1969年9月-1978年3月任黑龙江嫩江国营农场场直中学教师
1978年3月-1981年1月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
1981年2月-1983年7月留校任教并于此段时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进修
1983年7月返回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作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8年9月-2991年7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
1991年7月-1998年2月哈尔滨师范大学工作,并于1991年底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8月破格晋升教授
1998年3至今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
类 成果名 出版单位 时间
专著 《金岳霖》(22万字)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1993年1月
《知识论引论》(23万字)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
《哲学是什么》(台湾版) 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2002年
《哲学是什么》(15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5月
《分析哲学在中国》(33万4千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9月
《道与真》(39万8千字) 人民出版社 2002年9月
《哲学是什么?》(香港版)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
《知识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月
<燕园哲思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合著 《哲学百年》 北京出版社 1999年12月
《位极北辰》(独立完成30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儒学文化大观》 2001年
《金岳霖学术思想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月
论文 《金岳霖共相理论剖析》 《哲学研究》 1990年第四期
《金岳霖在知识论出发方式上的变革》 《北京大学学报》 1992年第2期
《金岳霖真理标准综合说》 《中国哲学史》 1992年创刊号
《试析金岳霖〈论道〉中的能与式》 《文史哲》 1990年第一期
《罗素与张申府》 《学术月刊》 1994年第12期
《金岳霖与中国哲学》 《哲学研究》 1995年增刊
《冯友兰重建形上学之方法》 《求是学刊》 1993年第4期
《试论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思维方式》 《北方论丛》 1990年第1期
《金岳霖归纳理论述评》 《学术交流》 1994年第4期
《金岳霖的知识论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理论探讨》 1994年第4期
《金岳霖论事实》 《学术交流》 1992年第4期
《儒家的理想人格及其在传统社会中的示范作用》 《大庆高专学报》 1994年第1期
《冯友兰〈新理学〉方法论批判》 《二十一世纪》 1996年第12期
《什么是知识》 《求是学刊》 1999年第3期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庄学精神》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1期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方法论意识》 《中国哲学史》 2000年第3期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科学 经济 社会》 2000年第3期
《汤一介与中国哲学史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2001年第1期
《庄子人学的现代意义》 《哲学研究》 1998年增刊
《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 《中国哲学史》 2001年第4期
《重建还是拒斥形而上学》 《东岳论丛》 2002年第1期
《论知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新视野》 2002年第2期
《反思 方法 境界》 《学术界》 2002年第1期
《知识论与哲学》 《北京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从生存论哲学看人的在世方式》 《新视野》 2004年第2期
《张岱年哲学慧观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北京大学学报》 2004年5期
《略谈文化与文化建国理念》 《博览群书》 2008年第八期
《金岳霖,重视知识论与逻辑研究之第一人》 《北京日报》 2009年8月31日
《中国传统思想的意义》 三联书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1988年
《金岳霖的中西文化观》 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化冲突中的抉择》 1989年7月
《金岳霖真理标准说的启迪》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 1991年
《试析金岳霖的‘理有固然,势无必致’》 三联书店《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 1991年
《金岳霖论感觉内容和外物的关系》 江苏文艺出版社《学人》 1992年
《从张载的易学哲学看中国气论哲学的特色》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西哲学与文化》 1992年
《金岳霖在知识论出发方式上的变革》 《新华文摘》 1992年第六期
《中国哲学应重视对知识论的研究》 光明日报 1993年3月23月
《从知识看人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文化的回顾与展望》 1994年
《金岳霖论道》 上海古籍出版社《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辑 1996年
《冯友兰共相理论今探》 九州图书出版社《中国传统哲学新论》 1999年
《罗素哲学思想在中国》 四川教育出版社《分析哲学——回顾与展望》 2001年
《张岱年分析唯物论知识论管窥》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一辑 2001年10月
《胡适与实验主义哲学》 中国书籍出版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 2001年6月
《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科学〉杂志》 北京大学出版社《诠释与建构》 2001年9月
《新理学的道家精神》 广东人民出版社《道家与道教》中的《道家卷》 2001年9月
Jin Yuelin’s Philosophy of Dao Blackwell Contemporary 2002
《罗素哲学在中国的热情宣传者:张申府》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二辑 2002年
《冯友兰与逻辑分析方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传统与创新》 2002年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建构理路》 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体诠释学》 2002年
《知识论研究在现代中国》 安徽人民出版社《东吴哲学》 2002年卷
罗素《哲学问题》(1912)及其在华演讲《哲学问题》(1921)之异同考 湖北教育出版社《现代中国》第三辑 2003年
《贺麟“新心学”的基督情怀》 《人文杂志》 2003年4期
《以哲学代宗教——冯友兰哲学观管窥》 《中州学刊》 2003年4期
《分析哲学在中国》 商务印书馆《中西会通与中国哲学的近现代化转换》 2003年6月
《方东美的儒释道会通论及其庄学精神》 三联书店《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十辑 2003年9月
《金岳霖——当代新道家》 三联书店《道家文化研究》 第二十辑 2003年9月
《儒释道:纷争与融合》 《普门学报》 第二十四期 2004年11月
《“天地本一气”——牧隐自然观管窥》 商务印书馆《哲学、宗教与人文》 2004年12月
《论儒家思维方式的特质》 山东文艺出版社《齐鲁文化研究》 总第三期 2004年12月
《"中国哲学"和"philosophy"》 《河北学刊》 2004年第四期 2004年1月
<"'中国哲学''合法性'讨论"的合法性问题>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2期 2004年4月
<贺麟的文化体用观>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哲学与易学> 2004年4月
《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观澜集》 2004年4月
《洪谦与维也纳学派》 北京大学出版社《观澜集》 2004年4月
「境地」に関する理論の伝統性と論理的分析方法の近代性との間で-馮友蘭「新理学」の方法論に関する考察 『中国-社会と文化』 第19号 2004年4月
《风云际会哲学门》 《光明日报》 2004年4月22日
《On Jin Yuelin' matephysics》 北京大学出版社 Beida Journal of Philosophy 2004年5月
《贺麟—另一位西化论者》 《中国哲学史》 2004年2期 2004年5月
《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趣》 《学术月刊》 2004年5期 2004年5月
《从归纳法的向度审视中国为何无科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 2004年6月
《论张岱年哲学思想的理论特色》 《中国哲学史》 2004年第3期 2004年8月25日
<中国现代哲学中的知识论研究> <哲学研究> 2004年第2期
《金岳霖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哲学研究》 2005年增刊 2005年
《金岳霖的思想与生平》 吉林人民出版社《金岳霖选集》 2005年5月
《哲学何以源于惊讶》 大象出版社《新哲学》 2005年6月
《什么是北大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人文》 第三期 2005年8月
《知识的证实及可能性》 北京大学出版社《探寻真善美》 2006年12月
《“太和”理念 的现代解读》 《民主》 2006年12月
《知识论研究与中国现代哲学》 中国文史出版社《唐君毅知识论思想研究》 2006年12月
《形上学与心灵境界》 中国文史出版社《唐君毅形上学研究》 2006年12月
《张岱年与逻辑分析方法》 中洲古籍出版社 2006年4月
《为现代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辩护》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 第七辑 2006年6月
《独辟蹊径的文化三路向说》 《科学文化论》 2006年3期 2006年6月
《“和而不同”理念的现代的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合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2006年9月
《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 南京大学出版社《问题与方法》 2006年9月
The Legitimacy of The Discussion on the "Legitimacy" of "Chinese Philosophy" M.E.Sharpe,Inc.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Vol.37 No.3 2006年春
《“太和”理念的现代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6月
《北京大学精神的一种解读》 北京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 2007年7月
《以直觉解读中国文化——梁漱溟早期文化观》 《新视野》 2007年第五期 2007年9月
《自然、活泼、活水似流了去的生命观—梁漱溟生命观的解读》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2008年1月
《中国走向自由之路的哲学思考—冯友兰文化观解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 2008年2月
《北大精神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讲座》 第十七辑 2008年4月
《关于知识定义的分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7月 2008年7月
《梁漱溟的生命观》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四期 2008年8月
《北大精神与大学理念》 《文化学刊》 2008年第五期 2008年9月
《试论陈独秀的儒家观》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9年第三期 2009六月
《文化:软实力、硬实力及其相互关系》 《南阳理工学院》 2009年第一期(创刊号) 2009年
《梁漱溟文化三路向说解析》 《大连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 2009年10月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广东社会科学》 2009年第六期 2009年11月
<从身心关系理论审视精神超越之可能> <社会科学> 2009年3月
《中国现代哲学建构的理路(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第十二辑 2009年4月
《新文化运动的反思》 《民主》 2009年第5期 2009年5月
《陈独秀与五四时期的儒家思想》 《科学时报》 2009年6月30日
《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张力-轮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批判》 《北京大学学报》 2009年第四期 2009年7月
《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现代意义》 《科学时报》 2009年7月21日
《贫贱忧戚,庸玉女于成》 北京大学出版社《我心所依》 2009年8月
《蔡元培与五四运动》 《科学时报》 2009年8月11日
《北京大学哲学系与中国现代哲学》 《科学时报》 2009年9月15日
《中国现代哲学建构的理路》(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现代中国》,第十三辑 2010年11月
《知识主义引领未来》 科学出版社《国家创新战略》 2010年12月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解读》 商务印书馆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2010年12月
《知识主义宣言》 《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31日
《觉解与人生境界》 江西高校出版社《冯友兰论人生》 2010年1月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儒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 第三辑 2010年1月
《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下) 《学术月刊》 2010年第三期 2010年3月
<北大精神的一种解读>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族复兴的历史起点> 2010年5月
《从反传统到国学热》 新世纪出版社《在北大听讲座》第二十辑 2010年5月
《揭示牟宗三哲学困境》 科学出版社《光明日报》 2010年9月25日
《儒学的人文本质》 文化艺术出版社《谈艺论文》 2011年3月
译著 《人性与自我修养》(合译) 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8年4月
译文 《道、自然与人》(10万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金岳霖集》 2000年
《自由人的使命》 百花文艺出版社《哲意的沉思》 2000年1月
《自然与人》 大象出版社《新哲学》 第一辑 2003年10月
《道、自然与人》 三联书店《道、自然与人》 2005年8月
《自由人的使命》 三联书店《道、自然与人》 2005年8月
主编 《诠释与建构》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2月
《传统与创新》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观澜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
《金岳霖选集》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5月
《探寻真善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
<反思与境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6月
《名家论人生丛书》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0年1月
参编 《冯友兰论人生》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0年1月
其他 《美好生活的向导》,《中国教育报》,2004年10月5日第三版 《中国教育报》 2004年10月5日
《发扬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文化批判精神》 《光明日报》 1999年5月7日
《重视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研究》 《中华读书报》 1999年8月4日
《哲学源于惊讶》 《中华读书报》 2002年9月4日
《哲学是生活的艺术》 《人民日报》 2003年11月28日
《哲学智慧是人的幸福寓所》 科学中国人 2003年7期
《论高素质参政党的构成要素》 《北京民进》 2003年第2期
《以现实态度看待现实问题》 《中华读书报》 2004年11月4日
《哲学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3日 2004年5月13日
《生活的艺术》 《中国教育报》 2004年5月18日
《文化建国刍议-从文化建国的视角审视中国高等教育的理念》 《民主》 2005年第十期 2005年10月
《朝鲜行》 《北京民进》 2005年第1期 2005年2月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读后》(之一) 《北京民进》 2005年第1期 2005年4月
《往事琐忆——纪念张岱年先生》 北京大学出版社《不息集》 2005年4月
《“蒙冲巨舰”的真意》 《文汇读书周报》 2006年1月27日
《知识漫谈》 《人民日报》 2006年8月11日
《“一湾浅浅海峡”满溢两岸学子深情》 民主 2007年第7期 2007年7月
《忆张岱年先生》 《科学时报》 2009年6月23日
《忆张岱年先生二三事》 《人民政协报》 2009年7月16日
《哲学源于惊讶》 《中国教育报》 2005年1月17日
《金岳霖形而上学的现代意义》 《哲学研究》 2005年增刊
《蔡元培大学理念的现代意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第二辑 2008年12月
《新文化运动的现代意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历史中的五四与五四的历史》 2009年12月
《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析哲学与中西哲学》 第九辑 2009年12月
《逻辑分析方法的中国式解读》(上) 《学术月刊》 2010年第2期 2010年2月
《关于知识定义的分析》 华东师大出版社《多元现代性》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