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十年来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也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我们不应回避。
短时间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共识难度不小
如何凝炼、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当前十分重要又颇有难度的工作。当然总的要求已经明确,即要体现时代性、突出大众性、富有创造性、具有民族性。但是具体的表述却并不一致。目前看主要是两个思路,一是两个字的表述,其中使用最多的词是:自由、民主、公正、和谐(有人使用或补充富强、进娶创新、仁爱等),这种表述的问题是和西方的价值观区别不大,而且没有怎么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因此有学者主张另一种即四个字的表述,这就是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共同富裕。这种表述从内涵的概括和表现方式的简练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斟酌。总的看,短时间内提炼和形成具有广泛共识、各方面都满意的核心价值难度不校
文化软实力要 “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
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已成共识,并取得显著进展。但是在文化软实力问题上要注意是“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所谓“送出去”就是以“送”为目的,而不大顾及别人的接受方式和文化习惯,往往是政府买单,组织华人和留学生观看,而对国外主流社会没有什么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结合令人关注
大家都很赞同也非常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但是在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如何看待儒学、国学、孔子的当代作用方面还十分纠结。天安门东侧孔子像的一竖一撤及其引发的轩然大波,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这说到底还是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这是21世纪文化建设最重大的课题、最艰巨的任务。现在高校里有两个学院增加得比较快,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是国学院,这个“两院”现象耐人寻味,令人思考。两者如何交流,如何对话,如何结合,怎样结合,尤为令人关注。
急需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境界
文化创新既要出一流的作品,也要出一流的人物。从作品来看,我们历史上有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民国杂文。反映今天文化的不能只是小品和段子,这是远远不够的。从人物来看,我们历史上有孔子、老子、李白、杜甫、曹雪芹,现代有鲁郭茅(鲁迅、郭沫若、茅盾)巴老曹(巴金、老舍、曹禹),代表今天的不能只是赵小李(赵本山、小沈阳、李宇春),这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急需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境界,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无愧时代的、一流的伟大作品和伟大人物。
建设主流价值文化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近年来许多模范人物的事迹确实感动中国,可歌可泣。但是主流价值边缘化,道德底线下滑,社会公信力下降,也令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值得好好反思。在谈到中国模式时,大家都注意到腐败与分配不公是严峻的挑战,其实对中国发展模式构成挑战的还有价值观的混乱和公信力的下降,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决不能掉以轻心。
上述事实表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在经济奇迹、经济崛起的同时,实现文化复兴。因为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现象,而且是文化现象;不仅是经济增长,而且是文化增长;不仅是经济发展,而且是文化发展;不仅是经济繁荣,而且是文化繁荣;不仅是经济复兴,而且是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