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体育教科研如何不再受“歧视”
2011-07-22 作者:李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 近日,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在内蒙古包头市举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随着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和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加大,科研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整体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各级教研体系中,中小学体育教师仍然处于学校教科研的边缘。

  “不重视”、“超负荷”让体育教师无暇科研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中运会科报会上,不少体育教师告诉记者,他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时间搞教科研。

  重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向记者抱怨说,现在重庆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每周都开设了4节体育课,虽然课时增加了,但教师却没有增加,学校体育教师缺口在8人以上。“按照规定,体育教师初中14节、高中12节为满工作量,而我每周都要超七八个课时。前不久有个很好的教研活动邀请我参加,因为实在太忙最后只好放弃了。”

  重庆市体育教研员赵小刚说:“现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周最少要上20节课,此外还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达标训练等大量的活动要做,而体育教师大多是跨年级教学,要备不同年级不同类别的课,这更是占去了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其他科目,如数学教师一周也就6节课,最多不会超过10节课。与他们相比,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很多,让他们搞科研真是有心无力。”

  辽宁省铁岭市体育教研员邱志钊指出:“不少体育教师缺乏动力,职称到头了就不再搞科研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体育教科研质量不高。”同时,在很多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往往对语数外等主科的教科研高度重视,“充满热情”;但一提到体育、音乐等副科,就马上认为“意义不大”,甚至认为“跑跑跳跳没什么可研究的”,使得体育专业长期处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边缘。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基础教育科研经费不断增加,但学校体育卫生的科研经费,从国家到地方,所占的比例却在下降,经费捉襟见肘,这使得学校体育的研究很难有大的成就,整体水平也不高。

  教科研提升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此次科报会上,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徐建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在教学过程中他发现,传统的体育成绩评价仅仅用统一的运动成绩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要按照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学生,就需要构建具有发展性的体育成绩评价体系,于是他结合教学实践,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生体育课成绩评价”的科学研究。“刚开始我只是和几位教师搞课题,如今体育组的都参与到教科研中,年年都有论文发表,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比其他学科教师差。”徐建自豪地说。

  近年来,许多体育教师都以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不仅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还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珊瑚实验小学副校长刘君介绍说:“这些课题都是和教师的教学相结合的,老师们在备课时就会想到怎样去落实,因此科学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们的教学,也让教师的课上得更好、更轻松了,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上体育课了。”

  中央教科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吴键指出,近些年,随着体育新课改的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我国学校体育科研在广大中小学得到加强,搞课题、抓科研、参与教研活动的体育教师和校长越来越多,研究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有关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对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领域,研究直面学校教学实际,来自一线教师的研究“充满生命活力”。这些研究,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在日常教研中向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倾斜

  吴键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学校体育科研的促进和指导。他认为,体育教师科研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度加大,离不开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

  带队参加本届中运会的天津市汉沽一中体育教师张金生先后主持过两个国家级和两个省市级课题,体育教科研对他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有着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学校体育学科争到了位置。他认为,要改变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学校教科研中的“边缘”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

  河南省为了提高体育教师水平,增进他们的科研能力,每两年举办一次大学和中小学的体育论文科报会,每两年组织一次全省教师教学技能基本功大赛,教师业务和科研能力普遍提高。该省教育厅体卫处处长郭蔚蔚说:“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措施,把体育教师的关注点吸引到注重教科研质量上来。”

  江苏省为了鼓励教师参与体育科研,提出了对参加论文报告会的教师和中运会获奖选手同等奖励水平的激励政策。该省教研员孟文砚对记者说:“在我们省不仅教育厅领导带头写体育专业的科研论文,还有教育局长上体育课的,大家都对抓学校体育科研和上好体育课非常重视。”

  吴键建议,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在日常教研中向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师倾斜,将教师是否参与课题与其定岗定编、绩效工资等相结合,并在职称评定、评优等方面给予加分。同时,破除体育教师配置的制度性障碍,补充体育师资,并对体育教科研开展不力的学校,实行校长问责制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