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宏观经济政策将是一条“松紧带”
2011-07-15 作者:殷醒民 来源:社会科学报

  自2011年年初以来,两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的猜想,国际投机家与各种对冲基金的“唱空”中国更把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方向是否合适推到了一个风口上。要判断2011年宏观政策的调整力度与取向,必然要回到政策所瞄准的两大目标:通胀与增长。让我们作一次统计数据的旅行,对议论纷纷的“硬着陆”、“软着陆”的各种可能性以及下半年的政策特征作一个阐释。

  不会过于容忍“通胀”的政策信号

  今年上半年的物价是持续上涨的,未来几个月的物价仍然是一个居高不下的数字,对物价上涨的解释就不是那么准确了。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前4个月的物价上涨率分别是4.9%、4.9%、5.4%和5.3%。国家统计部门认为食品价格影响CPI上涨3.5个百分点,占CPI同比涨幅的63.6%;5月份的生猪同比价格上涨40.4%,对CPI的贡献将近20%。国家发改委称,受生猪存栏减少、养殖成本增加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猪肉价格大幅度上涨。总之,是“猪”惹的祸。其实不然,物价上涨是一个货币现象,否则只要进口猪肉就可以解决食品价格的上扬问题了,2009年的猪肉产量为4890万吨,如果增加1000万吨的猪肉进口所需要的美元不会超过300亿美元,这对拥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根本就不构成任何的资金制约,也就不需要去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这样伤筋动骨的事了。货币政策的微调恰恰反映了一个过量的货币供应开始抬高物价水平,2009-2010年间,M0增长了30.41%,而M2增长了48.55%。同一期间,产出并没有增加50%,使得更多的货币数量去追逐没有跟上货币印刷速度的实际产出,涨价就成了惟一的出路。

  面临不断上涨的物价,为什么货币政策并没有采取进一步大幅度提高利率的从紧措施呢?这里有一个货币发行与价格运动之间的滞后规律,就是2011的物价上涨是由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发带来的,2011年的从紧货币政策不会使当年的物价水平下降,而只影响2012年之后的物价,不时微调的政策是显示货币政策不会过于宽容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巨大的货币存量需要一个高的名义价格水平与实际产出相适应,以便减轻明年的价格上行压力。既然如此,人们就不应期望一个更加从紧的货币政策,而是一个温和的从紧货币政策了,甚至可能是一个以显示抑制通货膨胀上升的“决心”信号而已!

  根据对中国经济的季度增长率和推动增长的结构变化的研究,我认为,市场预测可能出现一个高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仅仅是惊弓之鸟的感觉。

  仍然强劲的增长动力

  当物价处于上升通道时,它对需求的影响是正的,也会鼓励公众增加消费,并进而促使产出的增加。2011年1-5月,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4.0%,其中重工业增长率为14.4%,轻工业为12.9%。同期的名义工业产值增长率更高,使得社会零售商品销售总额也经历了一个上升过程,增长率达到了16.5%。那么,未来几个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长能否继续保持前进的动力呢?如果出现增长率的持续下降,使季度增长率仅为6%以下的水平了,则表明经济正处于“硬着陆”状态。过去5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呢?2010年第1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1.9%,接下来的3个季度增长率分别是10.3%、9.0%和8.0%,没有出现低于8%的增长率;2011年第1季度经济增长率再次跃升到9.7%,第2季度会略低于第1季度,却不会急剧下降,说明支撑需求增长的因素并没有根本性变化。瞄准供给与需求的分析使我们得出下述的看法:2011年第3和第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仍然是一个不低的数字,而不大可能出现使第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低于8%以下,全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在9.2%左右。从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仍然是宏观政策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供应与需求力量推动的结果。

  为什么是一条“松紧带”?

  2011年第1季度经济增长率是9.7%,第2季度只是略低于第1季度,经济增长的数据显得非常漂亮,惟一的痛苦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因此,对于“硬着陆”的担忧似乎正在让位于我们前述所讨论的决策层对通货膨胀的多大容忍度了。目前,宏观经济政策不得不平衡多种目标:其一:2011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管理市场流动性就需要不时微调货币政策;其二,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载明: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也就是工资提高成为一种常态,劳动力成本将年复一年地上升,这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与治理通货膨胀形成了明显的冲突;其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目标是8%左右,货币政策调整的前提是必须实现经济的高增长,不能放弃增长率。那么,宏观经济政策能够胜任和完成这一艰巨的调控任务吗?缺少货币供应的物价是不可能上涨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定能够使高位运行的物价逐渐下降,却会伤害经济增长;而温和的货币政策调整力度则使物价高企不下,货币价值的缩水使储蓄减少和流动性增加;下调货币供应增长率会逐渐消弭物价上升的压力,缺少信贷支撑的经济也就不可能实现高增长。怎么办?解决之道将是采取相机抉择的调控政策,就是寻求从紧和宽松的政策搭配来实现月度和季度多重的经济目标。由此看来,2011年下半年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征将是一条“松紧带”。

  我们已经得出了分析的结论:被动应对物价上涨,主动出击推动增长。2011年将是一个经济高增长、物价高位运行的年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