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政策的批判政治经济学(CPE)主要研究国内、国际机构与体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外交政策由具体机构制定,但是通常会受到体制的限制。外交政策的批判理论奉行的是整体主义,认为政策的制定不仅只涉及政府和国家,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信息的本构关系,质疑其是否服务于某特殊利益。
地缘经济学更能解释权力本质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是外交政策研究优先考量的领域,批判政治经济学则提供了另外一个动态的视角。它认可民族国家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但同时认为,由于受资本积累的外部结构必要性的影响,国家调控模式存在基本共性。然而,主流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理论对国家多样性的区分最终会让它们忽视这些共性。
新现实主义和一些结构主义理论比如世界体系论,认为历史的变化遵循既定的路径,它与历史环境和人文机构无关,其结果就是以理论论证代替了历史的复杂性。批判政治经济学超越了正统的新现实主义,它把社会变化看做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进程以及新形态持续产生的过程,讨论现有的社会和世界秩序是如何形成的,探讨惯例、价值观、机制和社会实践是如何出现并发生变化的。批判政治经济学不仅尝试从辩证法的角度解释历史的持续变化,而且研究探讨国家与世界秩序可能出现的其他形态。
苏联解体宣告了冷战的结束,政治挂帅开始转向经济优先。后冷战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为军事实力不再是影响全球地缘政治的首要因素,政治权威、安全问题与财富分配之间的经典互动已经不是唯一的分析范畴,相反,经济因素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地缘经济学呈现出比以往更显著的地位,这表明冷战后国家之间经贸关系的相互关联拓展了传统的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范畴。由于对战略利益的追求,包括使用武力,国家边界变得比以往模糊。随着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缘经济学可能比新现实主义更有助于了解权力的本质和根源。
CPE视国家形态为国家—社会复合体
批判政治经济学并不是把国家作为一个必要的先决构成实体,或者是一个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中相互作用的国家利益的“黑匣子”;相反,它把国家形态看做是国家—社会的复合体,研究普遍存在的秩序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变化。它研究各种社会力量以及联盟之间的消长、抗衡,包括研究不同阶层的利益整合如何决定国家利益以及如何体现历史结构的内在矛盾等,“我们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历史动态以及社会变迁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考察国家的界限”。因此,有必要研究外交政策中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了解“是什么因素决定国家利益”以及“谁有能力改变它”。
比如,印度和中国冷战后力图提升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战略,事实上反映的是这些国家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群体、联盟以及阶层的利益。地缘经济学主要研究在迅速变化的世界秩序下,中国、印度如何将其经济外交纳入到与其他国家以及地区的多重关系中去。一个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有产阶级是否能够为其全球扩张获得社会共识?如果不顾及在农村与城市地区的农民以及贫穷大众的利益的话,这种共识是否能够实现?印度和中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趋于主动,社会大众是否会认同?这些变化是否会导致对传统理念、价值观的背离?
亚洲经济繁荣导致全球力量东移
随着社会经济力量和治理水平的日趋复杂化,权力本身变得越来越分散,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家权力被架空。即使它在某个既定疆域内依然拥有暴力的垄断权,但是其他诸多因素,包括金融资本,在影响亚洲乃至世界的外交政策方面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由于跨国问题涵盖领域广泛,从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战到流行病,从能源安全、原料提供到多边经贸争端等,外交政策的制定不再只是“国家”的决策,而且还受其他行为体比如跨国集团、网络,媒体以及智库的影响。最终,“主权”层次模糊化,国家内部与外部的政治社会冲突导致“不干涉”制裁,这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谁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在哪里以及如何得到。”
全球经济的巨大变化不仅促进了亚洲的经济繁荣,而且也导致了全球力量与影响的东移,具体表现为亚洲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上升以及可能出现的多极新秩序。全球权力正在通过快速的经济发展——我们当今世界的一个独特因素,来实现转移,而不是通过军事胜利或者地缘政治的重新组合来实现。
批判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了一个更全面和开放的“国家—社会复合体的概念,这个复合体包括与其他可能影响外交政策的行为体比如个人、企业、军队以及民间团体的利益关系”。比如,跨国能源需要通过贸易、征服、支配以及变更财产所有权等方式来获取,也就是说,市场不能从国际关系中单独剥离,独立于政府与军事之外。印度特别是中国的外交政策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北京采取的“把中国融入全球政治经济”的战略或许就是允许中国主权至少在经济领域出现少许“缝隙”。
(作者:约翰奈斯·施密特(Johannes Dragsbaek Schmidt)单位:丹麦奥尔堡大学发展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冯黛梅/译)
名词解释批判政治经济学
按照罗伯特·考克斯(Robert Cox)的理解(1981年),批判政治经济学(Critical Political Economy,CPE)理论是将社会科学研究与历史发展特性相结合,对社会现实与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所进行的研究,它建立了一个更为全面和开放的国家— 社会复合体的概念,这个复合体包括与其他可能影响外交政策的行为体比如个人、企业、军队以及民间团体的利益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