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短期内难以缓和,货币政策紧缩,经济调整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成本上升的问题……面对如此现状,从个人乃至政府该怎么做?宏观经济发展中又存在着那些微观经济原理?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沈坤荣教授以《中国经济如何治理通胀与避免滞胀》为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演讲。搜狐焦点记者从沈坤荣教授的讲话中,提炼出了他的精彩观点。
1、要治理中国经济出现的通货膨胀现象,我个人认为政策的两难困境还是存在的。
2、在物价水平攀高的背景底下,经济增长出现的放缓的迹象,这个信号带给大家的启示就是在治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同时,要防治经济的滞胀。
3、这一次发生通货膨胀,它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阶段,实际上反映出了经济调整过程当中一系列成本上升的因素,对通胀所产生的影响。
4、紧缩的货币政策对于通胀有一定的作用,它对控制通胀目标的实现有一点的风险。
5、库存积压处于高位,一方面会占用资金,从而拖累了公司的经营型现金流,另一方面也会对企业的生产传递一种不准确的信号,使得企业盲目地增加订单和追究开工率,这些过程一旦在需求放缓的情况下必将带来企业的经济增长的放缓。
6、这一次的通胀,归类有五个方面。第一是供给面的成本推动和供给不足的因素,第二是需求面的需求拉动因素,第三是国际商的通胀输入因素,第四市场上的投机炒作和监管不力,第五就是心理上的预期。
7、引发我国货币超量发行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投资的问题。
8、从国家来说,怎么样提高产出的效率?如果依赖外需还是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的,整个的国家需要进行阶级结构的转型,产业的升级,特别提出来要转向民间和自主创新,要转向战略性的产业。
9、在银行信贷紧缩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地下钱庄越来越活跃了,融资类信托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的,银行也开始直接为其贵宾客户做委托贷款的业务,在影子银行体系中,人人都可以放贷。这里,不但没有存款准备金,而且还拥有更高的货币成熟和杠杆。当下,流动性紧缩政策遭遇到影子银行的对冲,甚至紧缩力度越多,对冲程度也越高的。
10、如果银行信贷再紧缩下去的话,中国经济可能就会失去控制了。
11、我觉得经济体制是有问题的,现在我们国家是处在很有挑战的时期的,第一个就是中等收入阶段的挑战,第二就是总量超一赶二的陷阱。
12、我觉得这一般危机受到是从私人债务危机,到主权债务危机,再到国际货币体系危机,所以这一趋势将导致全球货币体系乃至金融经济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汇率战、货币战是题中之义。
13、我们主要要加快人才、技术、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进程,这些都需要我们放松管制,为此,我们要重点推进改革,最主要的是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加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等方面,要推进重大改革。
14、最大的担忧就是中长期来说改革动力不足,预期看淡,我们如果没有有效的结构性的优化,经济有可能出现滞胀,所以这需要我们全面的思考的,要着眼于长远,立足于当下考虑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对于宏观经济管理来说是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