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刊社与中共浙江永嘉县委、永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青春回眸”诗会暨首届“中国楠溪江诗会”日前在楠溪江畔举行。一些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登上诗坛的诗人们以亲历者、在场者的身份,谈论时代波澜壮阔的变化,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他们提供的经验与感受,对当下的诗歌写作具有特别的意义。
诗歌始终和时代紧密相连
“青春回眸”诗会是《诗刊》继“青春诗会”创办30年后打造的又一诗歌品牌活动。诗会邀请在诗歌道路上多年跋涉的诗人和诗评家,其中大部分是“青春诗会”的参与者,有些诗人虽没有参加过“青春诗会”,但他们的诗歌同样见证着时代的变化,是活跃在当下的实力派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李小雨说:“我们想以这种方式给中国诗坛和读者一个丰富的呈现。站在一个高层面上回顾时代与历史,梳理走过的诗歌道路,我们看到诗歌始终是和时代紧密相连的,我们每个人的诗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的痕迹和烙印,所以我说诗应该和时代相称,充满社会变革的力量。”
诗人西川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深刻感受到这一点。历史的分量会作用于我们的写作,使我们的写作在这个世界上获得一种非常特殊的质量。因此,现在回眸的不仅是个人的变化,也是回眸整个中国的变化。
诗人柯平以自己的写作经历谈到,1980年,他根据报上一则市长的女儿爱上了工人的新闻,创作了《市长,我爱上了你的女儿》,作品在《诗刊》发表,很快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这也由此鼓舞和推动他写出许多工业题材的诗歌。诗评家唐晓渡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新诗自身发展的历史以及每个诗人写作的历史,构成了一个互为前景和互为背景的关系。
诗人欧阳江河满怀希望地说:“中国历来就是诗歌大国。在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盛世时代,我们应该用诗歌的方式把一些重要的东西集中呈现出来,向全世界作出独有的文化阐释。”
清醒面对时代的挑战
当下现实也对我们的诗歌创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变化,使得人们的生活状态多元化,“浅阅读”趋向变得更加凸显,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变得日益复杂。在这种背景下,诗歌如何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