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王洪君--北京大学
2011-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个人简介
  王洪君,女,汉族,无党派。1951年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淮安。爱人王福堂,北京大学中文系方言学教授。
  在北京读小学(羊坊店中心小学)、中学(北京女八中)。1968年12月赴山西省阳高县吴家堡村插队。1975年进入山西雁北机械厂学徒,至二级磨工。
  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本科,1983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入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攻读硕士,师从徐通锵先生。期间曾参加Halliday主讲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讲习班》(83年秋,北京外语学院)和中国音韵学会主办的《全国汉语音韵学高级研究班(85年夏,中央民族学院),1986年1月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至91年8月为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在哈佛和MIT选听Kuno的功能语言学和Halle的音系学。参加了1991年美国语言学暑期学院(Santa Crux)。
  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名词化自指标记“之”的消失》,梅祖麟指导。全文发表于《语言学论丛》14辑。
  硕士学位论文:《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徐通锵指导。第1-5章发表于《语言学论丛》17辑,第6章以《山西闻喜方言与宋西北方音》为名发表于《中国语文》1987.1。
  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任教至今。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汉语方言和比较语言学研究室主任、《语言学论丛》编辑部主任。
  社会兼职: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副会长,《语言研究》编委,《中国语文》、《当代语言学》、《语言科学》审稿委员。
  
  论文
  专著与论集
  ⒈《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2版。
  论文
  0.《高安县志·方言志》(未署名)
  1.说变异——山西祁县方言音系的特点及其对音变理论研究的启示(徐通锵,王洪君),《语言研究》1986年1期。
  2.山西闻喜方言的声调——附论“每一个词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徐通锵,王洪君),《语文研究》`986年4期。
  3.山西闻喜方言与宋西北方音,《中国语文》1987年1期。
  4.关于名词化自指标记“之”的消失,《语言学论丛》14辑,商务印书馆,1987。
  5.《语言演变的经验基础》评介,《国外语言学》1988年4期和1989年1期。
  6.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选评(与徐通锵合作),《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7.入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1990年1期。
  8.“见”字分布的变化及意义的演变,《语言学论丛》16辑,商务印书馆,1991。
  9.阳声韵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1991年4期、1992年1期。
  10.文白异读与叠置式音变,《语言学论丛》17辑,商务印书馆,1992。
  11.Morris Halle 与生成音系学,《国外语言学》1992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
  12.生成音系学的形成与发展,《海外中国语言学研究》,语文出版社,1994。
  13.什么是音系的基本单位——说本音与变音,《现代语言学》(第三届全国现代语言学会议论文集),语文出版社,1994。
  14.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中国语文》1994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5.汉语常用的两种语音构词法,《语言研究》1994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6.汉语的特点与语言的普遍性——从语言研究的立足点看中西音系理论的发展,《缀玉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普通话韵母的分类,《语文建设》1995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8.动词的配价与被字句(王静,王洪君),《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沈阳、郑定欧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19.汉语语音词的韵律类型,《中国语文》1996年3期。
  20.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理论语言学,《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徐通锵,王洪君),许嘉璐、王福祥、刘润清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21. 从与自由短语的类比看“打拳”、“养病”的内部结构,《语文研究》1998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2. 获嘉方言Z变韵中蕴涵的时间层次,《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
  23.“逆序定中”辨析,《汉语学习》1999年第2期。
  24. 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语言研究》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5.二字短语凝固度分级初探(梁源、王洪君),《计算语言学文集》,黄昌宁、董振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6. 从“实心馒头”到“淡面包”再到“淡包”(王福堂,王洪君),《语文研究》200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7.汉语语法的基本单位与研究策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2期。
  28.山西方言的“也[ia]似的”,《语文研究》2000年3期。
  29.汉语的韵律词和韵律短语,《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
  30. 音节单双、音域展敛与语法结构类型和成分次序,《当代语言学》2001年4期。
  31.《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的内部构造和汉语的结构特点,《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4期。
  32.关于汉语介音在音节中的地位问题,《声韵论丛》11辑,台湾学生书局,2001。
  33.普通话中节律边界与节律模式、语法、语用的关联,《语言学论丛》26辑,商务印书馆,2002。
  34.《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词表》规范, 孙茂松、王洪君、董秀芳,《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5.从山西闻喜的小方言差异看Z变音的衰变,《语文研究》2004年1期。
  36.挖掘语言各层面的关联、揭示语言异质系统的原貌,《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
  37.试论汉语的节奏类型——松紧型,《语言科学》2004年3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8.也谈古吴方言覃谈寒桓四韵的关系,《中国语文》200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39. 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组构两字的结构模式,《语言研究》2005年第1期。
  40.动物、身体两义场单字及两字组转义模式比较,《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1.韵律层级模型中的最小自由单位及其类型学意义,《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徐杰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42.试论现代汉语的类词缀,王洪君、富丽,《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43.普通话节律与句法语用关联之再探,《声学技术》第24卷,2005年10月,上海。
  44.生成音系学与汉语研究,《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276-291页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05年12月。
  45.北京话清入归调的层次与阶曲线判定法,《语言学论丛》第33辑223-245页,商务印书馆,06年6月。
  46.层次与演变阶段——苏州话文白异读析层拟测三例,《語言暨語言學》第七卷第一期(2006年1月)63-86页,台北。
  47.文白杂配与析层拟测,《语言暨语言学》专刊外编之六:山高水长,丁邦新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351-370页,2006年8月,台北。
  48.文白异读、音韵层次与历史语言学,《北京大学学报》06年第2期22-26页。
  49.从本族人语感看汉语的“词”——评王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科学》2006年第5期,107-110页。
  50. 《中原音韵》知庄章声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变,《语文研究》2007年第1期,1-10页。(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51.“字本位”与汉语二语教学,《汉语教学学刊》第3辑58-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1-12753-7, 58-71页。2007年9月。
  52.连上变调在不同韵律层级上的声学表现,邝剑菁、王洪君,《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125-131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4月。
  53.语言的层面与“字本位”的层面,《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3期1-11页,2008年5月。
  54.历史比较和语言接触理论与汉语方言的层次和分类研究,《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394-406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5月。
  55.一生探求:结合中西贯通古今立足汉语建设语言理论——徐通锵先生学术思想评述,王洪君、李娟,《语言学论丛》36辑1-19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12月。
  56.徐老师指导我做硕士论文,《求索者——徐通锵先生纪念文集》327-344页,商务印书馆,2008年7月。
  
  译作
  ⒈《声调语言中音节语调的音位特征分析》(桥本万太郎,英文),《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加刊29,1985。
  ⒉《汉语词的概念及其结构和节奏》(赵元任,英文),《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开拓和发展--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清华文丛之四,清华大学出版社,92.10。
  
  专业领域
  担任过的课程
  曾开课程:《历史语法专题》、《语言学概论》、《方言专题》(合讲)、《理论语言学》
  当前常设课程:《生成音系学》、《历史语言学》、《系统功能语法》、《音韵与方言》
  
  指导过5次方言调查实习:江西高安、山西吕梁、浙江绍兴、杭州、安徽屯溪
  专门调查过山东文登、山西闻喜祁县、浙江绍兴方言
  科研项目
  作为梯队成员参加并已结项的项目:
  1994.1~1996.12 语言研究方法论(徐通锵主持)。
  1994.1~1996.12 当代西方语言学派评析(叶蜚声主持)。
  1997.1~1999.12 汉语语义句法研究(96JBY740001,徐通锵主持)。
  1997.1~1999.12 汉语方言演变和层次透视(96JBY74000,王福堂主持)。
  1999.6~2000.6 汉语通用词表(国家863,北工大宋柔主持)
  2001.1~2001.5  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通用词表(97@YY001,清华孙茂松主持)
  
  主持并已结项的项目:
  2001.1~2004.9 现代汉语韵律与语法语用的关联(01BYY022,王洪君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
  2001.11~2005.4现代汉语两字组结构研究(北大汉语语言学中心自筹资金项目,王洪君主持)。
  2002.12~2007.11 基于大规模汉英对齐语料的语言研究与教学平台(02JAZJD 740001,王洪君主持)
  
  在研项目:
  
  05.12 ~    重建汉语方言音韵史的方法及个案研究(06BYY011,王福堂主持)
  目前研究兴趣:汉语语篇
  
  获奖
  1988 北京大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论文:山西闻喜方言的白读层和宋西北方音)
  1991-92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1994   北京大学安泰科研奖(论文:汉语中常用的两种语音构词法)
  1999 北京大学安泰教学科研奖
  2001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一等奖(专著:《汉语非线性音系学》)
  2004   语言学系列课程2004年北京市教育教学一等成果奖,陈保亚、王洪   君、李娟
  2007 理论语言学系列课程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陈保亚、王洪君、李娟
  2008 历史语言学系列课程2008年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王洪君、陈保亚、董秀芳、王超贤,汪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