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王韫佳--北京大学
2011-06-13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1. 个人信息:
  ■ 个人资料:
  姓名:王韫佳(Wang Yunjia);性别:女;民族:汉;政治面目:群众
  出生日期:1968年;籍贯/出生地:江苏海安。
  
  ■ 现任职务:
  专业职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其他职务: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委员会汉语语音与拼音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声学基础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委员;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委员,《中国语音学报》编委。
  
  ■ 教育经历:
  1984 年考入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今电子工程系);
  1985年转入中文系;
  1988年和1990年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93年获博士学位。
  
  ■ 工作经历:
  1993年至2003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工作,任讲师、副教授;
  2003年7月至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任副教授、教授。
  
  ■ 专业领域:
  语音学,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习得研究。
  
  ■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100871,北京大学中文系;
  电子信箱:wangyunjia@pku.edu.cn
  
  2. 教学信息:
  ■ 开设课程:
  本科生:《现代汉语》、《汉语语音学基础》、《实验语音学基础》;
  研究生:《语音研究》、《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
  留学生:《汉语写作》。
  
  ■ 教学获奖:
  2006:北京大学正大优秀教师奖;
  2010:北京大学优秀教学奖。
  
  
  3. 科研信息:
  ■ 科研项目:
  2001:日本、韩国学生汉语语音习得过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1JC740007,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2: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序号81092,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3:面向教学的汉语韵律研究(国家汉办“十五”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HBK01-05/013。,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2004:语音语料库中焦点重音的标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委托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5:普通话语音声学标准研制(国家语言文字应用科研项目,项目编号BZ2005-01,项目负责人,进行中);
  2009:普通话语调的音系描写和语音实现——语调和声调和重音关系的量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09YJA40006,主持者,进行中)。
  
  
  ■ 刊物和论文集论文:
  1992 王禹偁、杨亿诗用韵考,《古汉语研究》第3期;
  1995 也谈美国人学习汉语声调,《语言教学与研究》第3期;
  1995 轻声对非轻声音节调域的调节,《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1996 轻声音高琐议,《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1997 阳平的协同发音与外国人学习阳平,《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
  1998 海安话轻声与非轻声关系初探,《方言》第3期;
  1999韩国话与普通话塞音的语音学和音系学对比,《韩国研究论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1999汉城话辅音的松紧对后接元音的影响,《韩国研究论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1 韩国、日本学生感知普通话高元音的初步考察,《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2001 建立汉语中介语语音语料库的基本设想(王韫佳、李吉梅),《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2001 海安话多音节名词末字音节的一种变调形式,《语言研究》增刊;
  2002 日本学生感知和产生普通话鼻韵母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2002汉语语音研究和语音教学接口中的若干问题,《对外汉语论集》(第二辑),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
  2003 汉语语句重音的分类和分布(王韫佳、初敏、贺琳),《心理学报》35卷6期;
  2003 连续话语中双音节韵律词的重音感知(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声学学报》28卷6期;
  2003 Stress perception of Chinese disyllabic words in utterance(Wang Y., Chu M., He L., and Feng Y.), Journal of Chinese Acoustics, Vol.22;
  2003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汉语学习》第2期;
  2004 普通话节律组织中的局部句法约束和长度约束(初敏、王韫佳、包明真),《语言学论丛》第30辑;
  2004 普通话语句重音在双音节韵律词中的分布(王韫佳、初敏、贺琳),《语言科学》3卷5期;
  2004 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不送气/送气辅音的加工(王韫佳、上官雪娜),《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2004 音高和时长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声学学报》29卷5期;
  2005 The effect of pitch and duration on the perception of the neutral tone in standard Chinese. 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 Vol. 24;
  2005 普通话疑问句语调的实验研究(王韫佳、阮吕娜),《声学技术》第24卷增刊;
  2006 汉语焦点重音和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实验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2006  Rhythmic organization of mandarin utterances — a two-stage process(Chu M. and Wang Y.,). I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Springer Berlin / Heidelberg, 138-148;
  2007 林焘先生学术成就简述,《语言学论丛》第三十五辑,商务印书馆;
  2007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styles on the assignment in Mandarin.(Bao, M., Chu M., and Wang, Y.)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Vol.12;
  2008 试论普通话疑问语气的声学关联物,《语言学论丛》第37辑,商务印书馆;
  2008 关于普通话词重音的若干问题(王韫佳、初敏),《中国语音学报》第1辑;
  2009 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相似元音”和“陌生元音”的习得(王韫佳、邓丹),《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第2期;
  2009 CAH、PAM和SLM述评——兼论跨语言语音对比与L2语音习得,Fant,G.,Fujisaki,H. 和沈家煊(主编),《现代语音学前沿文集》。商务印书馆,73-84页;
  2010 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王韫佳、李美京),《心理学报》, Vol. 42, No.8, 1?10页(即将出版)。
  
  
  ■     会议论文:
  2001 语句中双音节韵律词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冯勇强),《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66-170页;
  2003 汉语语义重音分布的初步研究(王韫佳、初敏、贺琳),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天津;
  2003普通话节律组织中的局部句法约束和长度约束(初敏、王韫佳、包明真),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天津;
  2003  Location of sentence stresses within disyllabic words in Mandarin(Wang, Y., Chu, M., and He L.),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CPhS, Barcelona, 1827-1830;
  2003 Labeling stress in continuous Mandarin speechperceptually(Chu, M., Wang, Y., and He L.),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CPhS, Barcelona, 2095-2098;
  2004  Tone Pattern and Word stress in mandarin,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 Beijing, 207-210;
  2006 略论北京话韵母üan的音值(魏红华,王韫佳),第7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语音学前沿问题国际论坛会议论文,北京;
  2006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assignment of focus accent in mandarin(Wang, Y. and Chu, M.,). In the Proceedings of Speech Prosody Conference 2006 (Dresden);
  2008 普通话疑问语气表达的复杂性,第8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
  2008 跨语言语音对比与L2语音习得,第8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暨庆贺吴宗济先生百岁华诞语音科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北京;
  2008 轻声词规范问题琐议,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论文,北京;
  2010 普通话高、低调域刍议,第9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天津。
  
  ■     参与写作的学术专著
  2010 《中国语音学史》(林焘主编),语文出版社(北京)。撰写第十章“现代语音学在中国的兴起”,596-655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