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北京100871,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电话:(86-10)6275-1601(中文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截止:2009年2月)
1. 基本资料:
姓名:沈 阳(Shen Yang);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24日;
现任职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助理,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
2. 学历:
1982年9月-1987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87年9月-1990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法理论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0年9月-1993年8月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5月-1997年5月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3. 职历:
1993年-199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讲师、副教授;
1996年-1997年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访问研究员(博士后);
1997年-2001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现代汉语教研室副主任;
2003年-2004年荷兰莱顿大学中文系、语言学系,访问研究员;
2004年-2005年澳门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
2005年-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访问学者;
2007年-2008年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国际研究院(IIAS),访问研究员;
2000年-现 在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1年—现 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现 在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2008年起)。
4. 学术团体和社会兼职(部分):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化委员会语法、语篇分委会主任;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
教育部全国高自考指导委员会文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等。
5. 专业研究领域:
汉语句法学,汉语语义学,语言学理论,对外汉语教学。
6. 联系地址电话:
通信地址:中国北京100871,北京大学中文系;
7. 讲授课程和指导学生:
本科生:《现代汉语(上/下)》、《语言学概论》、《汉语语义学基础》、《汉语和汉语研究》;
研究生:《生成语法学专题》、《现代汉语语义研究》;
留学生:《现代汉语》、《汉语写作》、《中国历史文化》;
通选课:《汉语和汉语研究》、《语言和语言问题》;
指导研究生: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50余人,高级进修生10余人。
8. 主要科研项目(部分):
1996a:现代汉语题元语义关系研究(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主持者,已完成);
1996b:现代汉语语义学研究(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九五”基金重点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已完
成);
1998a:全国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教材及考试大纲(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项目,主
要承担者,已完成);
1998b: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省重点研究项目,主持者,已完成);
1999a: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者,已完成);
1999b:现代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科技部“973”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主要承担者,已完成);
2000:现代汉语动词论元结构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要承担者,
已完成);
2001a: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义指向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
项目,主持者,已完成);
2001b:现代汉语特殊动词和复杂动词的论元结构研究(教育部“十五”博士点基金研究项目,主
持者,进行中)
2001c:新课程标准全国高级中学《语文》教材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研究项目,主
要承担者,已完成);
2001d: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教材《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语言学常识十五讲》项目(全
国16所重点大学联合项目,主要承担者,已完成);
2003:现代汉语结果补语结构研究(北京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合作项目,荷兰皇家科学院项目
子课题,联合主持者,进行中);
2005:现代汉语焦点敏感算子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者,进行中);
2006:现代汉语话题和焦点结构研究(香港政府RGC研究项目,联合主持者。进行中);
2006a:基于汉语方言和跨语言的作格结构、中动结构和动词及物系统研究(荷兰皇家科学院
和中国国家教育部批准,荷兰莱顿大学和北京大学联合研究项目,联合主持人,进行中);
2006b:网络语句对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的影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主
持者,进行中);
2006c:出版物标点符号用法规范研究(国家语委、教育部语信司项目,主持者,进行中);
2007:作格结构、中动结构的句法语义性质及与被动结构、主动结构的句法语义关联(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主持者,进行中)。
9. 主要学术奖励(部分):
1995:第6届“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三等奖(专著《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1996:第4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专著《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
1998:第2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专著《现代汉语空
语类研究》);
1998:第6届“北京大学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论文“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
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
1998:第5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论文“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
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
2002:第7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专著《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
法研究》)。
2003:国家图书奖(编辑)(论文集《现代汉语八大家——陆俭明选集》);
2005: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合作,教材《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2005: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教材《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2005: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合作,课程《汉语和汉语研究》);
2006: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作,专著《生成语法理论和
汉语语法研究》);
2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合作,教材《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2007: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教材《语言学常识十五讲》);
2008: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现代汉语)带头人(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2008:全国优秀教学团队(现代汉语)带头人(教育部)。
10. 主要学术作品(部分):
(1)著作(部分):
1994 《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专著,作者,35万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 《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论文集,主编,25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a《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主编,30万字),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0b《语言学概论》(高等学校教材,与胡明扬、贺阳合著,40万字),北京:语文出版社;
2000c《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与陆俭明等合编,72万字),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 《生成语法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与何元建、顾阳合著,60万字),哈尔滨: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3a《〈语言学概论〉辅导读本》(高等学校教材,主编,30万字),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b《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高等学校教材,与陆俭明合著,50万字),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4《语文(第三册)》(全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必修教材,主编,15万字),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a《语言文字应用》(全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选修教材,主编,15万字),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b《语言文字应用·教师教学用书》(全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选修教材,主编,
30万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c《语言学常识十五讲》(高等学校教材,作者,50万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语言文字应用教师进修读本》(中学语文培训用书,作者,30万字),北京:人民教育
出版社。
2008 《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2)刊物论文(部分):
1994a祈使句主语省略的不同类型,《汉语学习》第1期;
1994b 动词的句位和句位变体结构中的空语类,《中国语文》第2期;
1994c句法结构中隐含成分的语义所指关系,《语言研究》第2期;
1995a数量词在名词短语移位结构中的作用与特点,《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1995b 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第5期;
1995c名词短语部分移位造成的非价成分:“占位NP”与“分裂NP”,《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
究》(沈阳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a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部分成分移位现象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
1996b 关于“大+时间词(的)”,《中国语文》第4期;
1997a现代汉语的动态复合词,《语言教学与研究》第2期;
1997b 香港地区普通话教学中的“儿化”和“轻声”问题,《方言》第3期;
1997c名词短语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构造过程与语义解释,《中国语文》第6期;
1997d 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动词短语的同构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1998a带方位处所宾语的动词及相关句式,《语言学论丛》第20辑,商务印书馆;
1998b 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句法结构中的语义研究》(邵敬敏主编),北
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8c题元理论与汉语配价问题(与徐烈炯合作),《当代语言学(原国外语言学)》第3期;
1998d 动词结构中的题元成分与动词短语的严格同构分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2)》(袁
毓林、郭锐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信息处理中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几个层次,《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2000a汉语动名语义关系的分析与教学,《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胡明扬主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b 汉语动名语义关系分析的不同层次,《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陆俭明主
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c名词短语后向移位句法形式和语义作用,《语法研究和探索(10)》,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a汉语合成复合词的构造过程(与顾阳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
2001b 名词短语分裂移位和非直接论元的论元性话题结构,《语言研究》第2期;
2002 继承与创新结合,知识与能力贯通,《语言文字应用》第8期;
2003a再议汉语句法结构中名词短语的分裂移位形式,《语法研究和探索(11)》,北京:商务
印书馆;
2003b 述补式把字结构中补语动词的虚化和弱化形式,《纪念王力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论文
集》(郭锡良等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c再议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定义与分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1)》(徐烈炯、邵敬
敏主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d 从“V着A”结构的分化条件看汉语教学中的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的分析方法,《新世
纪、新视角汉语教学讨论会》,香港:香港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e“V着A”结构分化的语法条件,《语法研究和探索(12)》,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3f“V着A”结构分化的词汇语法条件,《语言和语言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所刊)第3期;
2004a“直接统治”与“他”的句内所指规则(与董红源合作),《中国语文》第1期;
2005a“语义所指”理论和语义指向研究,《21世纪的汉语语言学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b 题元指派与“VP的”转指的句法条件,《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纪念论文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a“VP的”转指的句法条件与认知解释,《汉语认知语法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
社;
2006b“管辖与约束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刘丹青主编),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c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合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0卷第4期;
2007 汉语动结式的句法构造和结果补语小句的内部结构(合作),《语法研究和探索(14)》,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c,《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和翻译研究》序(何元建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d,《中学语言文字应用》简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教材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a,语义所指理论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研究,《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沈阳
主编),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b 如何对待“变味”的汉语?《中华读书周报》总第680期;
2008c小句理论和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NACCL20论文集,北美汉语语言学会编;
2008d 结果补语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内部结构(合作),《语言的形式与功能》,北京:商务印书
馆;
2009a词义吸收、词形合并和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构造,《世界汉语教学》(即出);
2009b 隐性施事标记和汉语中动结构的构造形式,《语言研究和探索(15)》,北京:商务印书
馆(即出);
2009c北语会议论文集;
2009d 法国纪念论文集;
2009e 日本专题论文集;
2009f珠海会议论文集;
(3)会议论文(略)
11. 出访交流活动:
1996年起,曾赴新加坡、日本、荷兰、德国、法国、挪威、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3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访问和合作研究(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