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权
教 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律系,199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工作履历
1.1992年7月至1996年9月,在四川省司法厅工作
2.1999年8月分配至清华大学工作,先后任讲师(1999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2005年)、博士生导师(2006年)
3.2001年4月至2002年2月,日本名城大学法学部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1.2008.3至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2008.3至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
3.2007.11至今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副检察长
4.2001.10至今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5.2007.11至今中国法学会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咨询委员
6.2007.1至今北京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7.2007.12至今北京大学廉洁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8.2006.6至今北京市宣武区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研究领域
刑法学
奖励与荣誉
1.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2.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胡绳青年学术奖”(2003年);
4.清华大学先进工作者(2003年);
5.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2004年);
6.第一届“法鼎奖”(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银奖(2005年);
7.第九届清华大学研究生“良师益友”优秀导师(2006年);
8.司法部第二届优秀法学教材和科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
9.中国法学会“西湖杯”优秀刑法论文(2000~2005)二等奖(2006年)。
学术成果
(一)论文
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论文:
1.“抽象性问题及其意义:对刑法领域法治立场的初步考察”,《中国社会科学》2001(2),P.103~114;
2.“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论——兼论中国刑法学的立场定位”,《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P.123~136.
3.“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法学研究》1998(3),P.30~48;
4.“行为评价机制与犯罪成立——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学研究》2000(3),P.46~72;
5.“侵占罪疑难问题研究”,《法学研究》2002(3),P.124~141;
6.“结果假定发生与过失犯”,《法学研究》2005(2),P.57~65;
7.“量刑基准研究”,《中国法学》1999(5),P.127~138;
8.“刑法的公众认同”,《中国法学》2003(1),P.116~121;
9.“违法性认识不是故意的要素”,《中国法学》2006(1),P.165~175;
(二)专著:7部
1.《注意义务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11万字;
2.《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32万字;
3.《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24万字;
4.《刑法学的向度》(“中青年法学文库”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31万字。
5.《刑法各论讲义》(独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4万字;
6.《刑法总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6万字;
7.《刑法各论》(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7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