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张鸣--北京大学
2011-06-07 作者:佚名 来源: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

  个人简介
  张鸣,教授。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本科毕业,文学学士;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1984年留校执教。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与研究,讲授“中国文学史(宋元)”、“宋诗研究”、“唐宋词选讲”、“苏轼研究”、“宋代作家研究”、“宋元文学史专题研讨”等课程。曾被评为北京大学第四届“最受学生爱戴教师”;主讲课程“中国文学史(宋元)”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有《宋诗选》、《辛弃疾》、《简明中国文学史》(下,合着)等著作。
  研究兴趣目前主要集中在“思想文化视域中的宋诗发展演变研究”、“词曲与音乐歌舞文化的关系考察”、“古代文人生活方式的演变考述”等方面。有《诚斋体与理学》、《宋诗活法论与理学关系初探》、《从“白体”到“西昆体”》、《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即物即理,即境即心》、《王安石与释氏的因缘及有关诗歌臆解》、《试论宋代“文学景观”中的“词”》、《唐宋“踏歌”考释》(上、下)、《宋代“转踏”歌舞与歌词》、《“宋金十大曲”笺说》等论文。
  
  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中文系 100871
  论文
  专著与论集
  《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辛弃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简明中国文学史》(下,合著),中央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编著
  《古典诗歌诵读精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2000年5月。
  《中国文化导读·宋词》(教材),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负责中国古代文学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论文(部分)
  《诚斋体与理学》,《文学遗产》1987年第3期刊载。
  《宋诗活法论与理学关系初探》、
  《吕本中与南宋初期诗风演变》,《文史知识》1994年4期。
  《从“白体”到“西昆体”》、《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人和心尽见,天与意相连》(韩文),韩国忠南大学宋子研究所,《宋子学论丛》第二辑,1995年12月出版。
  《即物即理 ,即境即心》,《文学史》集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收入《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萃·文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宋初水边林下的“白体”诗风》,《文史知识》1997年第8期。
  《辛弃疾和他的词》,《中华文明之光》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亘古男儿一放翁——南宋诗人陆游的生平及其诗歌》,《中华文明之光》第二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为中国文学史“写心”——读林庚先生著〈中国文学简史〉》,燕京研究院《燕京学报》新七期,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唐宋“踏歌”考释》(上篇),日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纪要》第61号刊载,2001年1月出版。
  《唐宋“踏歌”考释》(下篇),《第二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刊载,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试论宋代“文学景观”中的“词”》,日本大学中国学会《中国语中国文化》第2号刊载,2002年2月出版。
  《人间正寻求着美的踪迹——林庚先生访谈录》(学术访谈),《文艺研究》2003年第4期。
  《说晏几道〈虞美人〉词》,《文史知识》2003年第10期。
  《与李零论音乐文学和声问题书》,载李零著《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三联书店2003年出版。
  《宋金“十大曲”(乐)笺说》,《文学遗产》2004年1期刊载, 2004年1月。
  《宋代“转踏”歌舞与歌词》,《立雪集》刊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4月出版。
  《那难忘的岁月,仿佛是无言之美》(学林漫话),《文史知识》2006年第1期。
   《王安石与释氏的因缘及有关诗歌臆解》、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2007年广州暨南大学。
  
  
  专业领域
  担任过的课程
  1,“中国文学史”(宋元明清)。
  2,“中国文学史”(宋元)。
  3,“唐宋词选讲”。
  4,“古代文学作品鉴赏”。
  5,“宋诗研究”。
  6,“苏轼研究”。
  7,“宋代作家研究”
  8,“宋元文学史专题研讨”。
  
  科研项目
  
  获奖
  北京大学505学术研究成果奖优秀论文奖。(个人)
  北京大学第四届“最受学生爱戴教师”奖。(个人)
  北京市民族教育第四届烛光杯奖。(个人)
  上海证券报奖教金。(个人)
  北京大学优秀主干基础课奖。(集体,骨干成员)
  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集体,骨干成员)
  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集体,骨干成员)
  国家级精品课程奖。(集体,主讲教师)
  宝钢奖教金。(个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