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改革全球货币体系势在必行
2011-05-25 作者:谭小芬 李勤习 / 整理 来源:社会科学报

  危机后各国普遍表达了重建全球货币体系的愿望,有关全球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方案也进入了实际讨论和制度变革进程中。近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联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策对话倡议组织,共同举办“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围绕国际货币体系的总体架构、特别提款权、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与会者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建立全球储备货币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认为,应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需要加强政策协调,长期内应建立全球储备货币。特别提款权(SDR)是一个选择,但它是否能实现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供给主要是IMF需要定期发行和分配SDR,需求主要是鼓励以SDR计价的债券发行、鼓励SDR在私人部门使用以及将SDR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使用。超主权货币即使不能完全取代美元,对于克服当前的货币体系缺陷也是很有意义的。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指出,国际货币体系的功能本该是更好地配置资源和管理风险,但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反而放大了整个系统的风险。目前的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既不稳定也不公平。以特别提款权(SDR)为主导的全球储备体系有助于解决诸多问题,提升全球货币体系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教授认为,从短期来看,应考虑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全球流动性的管理,提高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监督和约束,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设施,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从长期来看,重建国际货币体系,实现储备货币多元化,提升 SDR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推动SDR的分配和定值,使 SDR 能够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特别提款权将承担更多责任
  
  SDR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目前的SDR一篮子货币组成中,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SDR的核心理念一方面是通过替代账户来维持美元的稳定,各国用美元购买IMF的SDR,避免美元在市场上波动导致崩溃;另一方面,SDR让贸易盈余国承担更多调整的责任,即将消费需求从赤字国转向盈余国,以帮助全球走出经济衰退或通货紧缩阴影。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国货币与金融改革委员会委员安托尼奥·奥坎波教授指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趋势;二是特里芬难题;三是体系内的权益分配。SDR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尽管它不是唯一的方式。理想的全球货币体系应该具有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全球性基金,外围是区域性和次区域性基金。同时,还应该建立一种汇率区间,降低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不稳定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认为,SDR的货币篮子应反映世界经济的真实情况。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应该被加入货币篮子,人民币是最有潜力进入这个篮子的货币。中国应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快速放开汇率管制,推进资本账户有条件的自由化。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魏本华指出,SDR是虚拟货币与真实货币的结合体。SDR的分配对于发展中国家很具有吸引力。他主张用新兴市场国家的资产来替代美国国库券,他对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持保留意见。因为一旦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中国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次会议达成了一份可供G20会议参考的提案:适当扩展现行的SDR体系。这一提案的作用也许有限,但却能进一步激发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各种探讨。会议建议,从两个方面来提升SDR的作用。一是扩大SDR在IMF贷款中的使用;二是增加SDR的发行。比如,在今后3年内扩大SDR的发行规模,每年增发1500亿到2500亿等值美元的SDR。这一做法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它有助于减缓全球经济衰退趋势,特别是在危机中和危机后的时期。
  
  寻求人民币国际化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胡永泰教授认为,储备货币多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益处在于降低外汇市场交易成本,而不是降低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或者提高货币体系的公平性。人民币国际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第一,中国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需要以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后盾。第二,中国的GDP预计在2027年追上美国。由于中国出口占GDP的比率是美国的两倍,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发展空间很大。第三,大部分终端产品都在中国制造,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可能性极高。胡永泰教授对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三项建议:鉴于改革IMF的困难性,世界将建立类似于欧洲货币基金的机构来取代基金组织的职能。“新”的基金组织将是区域货币基金的联合体;应该有一个超国家机构对资本项目下的跨国交易进行监管,目前的政策选择是提高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透明度;成立国家储备货币体系协调小组,解决外汇操纵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教授指出,考虑到超主权货币的形成需要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只能在长期中实现,中国应寻求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加速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当然,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账户开放有很大的风险,应该渐进式改革,并高度警惕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风险。无论是在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还是在境内有限度地开放人民币业务,都需要加强风险控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研究员讨论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问题与中国的货币政策选择。他指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使得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可能遭受巨大的损失。面对这一现实状况,中国有三种政策选择:推动区域金融合作;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但是目前这些措施都需要很久才能实现。目前中国急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改进资本管制的方式,放开人民币汇率管制,让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人民币汇率没有低估,放开人民币汇率也许会带来汇率超调,但这只是暂时的。而且,放开人民币汇率不会对出口企业带来太大的损失。
  
  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和列维研究所简·克雷格尔教授讨论了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必要性在于,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汇率波动剧烈,同时,积累的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的风险。从可能性来看,人民币要替代美元,达到美元的供给规模,中国经常项目逆差应该达到GDP的15%,这意味着中国必须改变目前的贸易发展战略。安托尼奥·奥坎波也认为,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货币,不过,目前国际上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仅仅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