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2011-05-23 作者:侯水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该课题的切入点和研究重点为阶段目标,对灾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灾区发展问题、规划推进机制、社会援助方式、资金筹措机制、灾后信心恢复、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研究,并对带根本性和共同性的制度建设进行探讨,更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环节和有效的政策措施。

  汶川大地震后,党中央迅速出台一系列支援灾区的政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然而,灾后恢复重建面临不可回避的巨大困难和复杂性,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仍有许多最紧迫、最突出、最重大、最带根本性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为此,四川省社科院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相关重大问题研究》,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重建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主要内容和重要观点及对策建议

  科学重建的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经验借鉴研究,从灾害的根源和灾害的双重性开始,探讨了灾害经济学的四项基本规律:不可避免规律、不断发展规律、人灾互致规律和区域组合规律。探讨了灾害经济学的五条基本原理——周期性发展原理、反馈决策原理、连锁反应原理、害利互变原理、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原理。认为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复,应当从保障、激励、监督、利益协调、工作推进等五个方面建立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长效机制,同时注重完善财政、金融、鼓励援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要使之成为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高度的途径和机遇。

  课题研究了灾后产业恢复重建,区域布局和灾后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恢复重建,探索、总结了切实可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模式:政府主导、社会响应型;市场机制、开发增长型;多方合作、区域协作型等。灾区资源环境影响与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一是从系统论的角度,将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置于“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之中,分析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资源特征和灾区生态功能以及生态环境退化状况,提出“可持续发展、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以区域内部系统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分区重建和重点突出”为生态恢复重建原则与技术路线;二是将灾区主体功能区建设与生态恢复重建区建设有机结合,明确指出恢复重建的六大重点区域,提出了解决相关的人口管理、资金管理、产业管理等难点问题的措施。

  灾区民族文化保护与精神家园建设对策研究,提出以制度化特别是法制化体系建设,确保民族文化保护的系统化和常态化;以科学研究指导建设体系的建立,确保民族文化保护的完整性和特色性;以民族文化产业体系的建立,推进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保护和发展;以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推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灾后恢复重建社会援助的模式、路径与机制,提出构建可持续社会援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对汶川大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归纳提出了“呈动态变化性”的观点,这一认识对次生灾害的监测预防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灾后恢复重建的资金供求与筹措渠道研究,提出了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特殊性,构建了灾后资金筹措机制的基本框架,指明了政府财政、金融信贷、社会资金三大基本渠道。灾后恢复重建制度创新与规划实施机制研究,用科学发展观和灾害学理论等研究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思路、模式、政策,设计灾害评估模式,探索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重建的模式,构建和改进危机管理理论与体制,探索灾后恢复重建面临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等。

  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和效益

  该研究的切入点和研究重点的选择,来自灾区和基层,来自实际;研究队伍由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灾区政府和研究部门合作,发挥了多部门协作、一线工作者熟悉灾区情况的优势,研究提出了符合灾区实际、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解决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面临的紧迫问题,向各级政府和灾区群众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决策基础。该课题的切入点和研究重点为阶段目标,对灾区最紧迫的民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灾区发展问题、规划推进机制、社会援助方式、资金筹措机制、灾后信心恢复、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研究,并对带根本性和共同性的制度建设进行探讨,更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环节和有效的政策措施。该研究为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当前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和政府决策,提出了符合实际的建设性意见。

  该研究虽然定位于来自基层、面向基层、以实际问题和政策研究为切入点和重点,但仍不失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可为灾后恢复重建和发展、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推进相关学科建设作出贡献。总课题和各子课题的研究,本身必须有理论研究作支撑,研究中对相关的理论问题给予了必要的关注;通过在调研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特别是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带有规律性问题的探讨与经验总结、理论思考与归纳,提出了我们的观点,也有助于推进理论和学科建设的进步;再有,该研究涉及经济、社会、新闻、管理等众多学科领域,可为相关学科如何服务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初步的学科建设基础。日本阪神大地震后,许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纷纷设立专门院系进行研究,并最终形成世界领先的地震灾害学科,其经验可供借鉴。我国研究机构应在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相关的学科建设予以布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