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美国经济较为平稳,经调整后的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7%、2.4%、2.5%、3.1%。全年经济增长率约为 2.9%,虽不如日本的3.9%和德国的3.7%,但高于欧盟的1.8%和欧元区的1.7%。然而,不足3%的增长率难以大幅缓解就业压力。
刺激政策初见成效
为刺激经济进一步回缓,拉动就业,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启动了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QE2);12月中旬奥巴马签署了总额8580亿美元的延长减税法案;美联储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0.25%不变等。
上述举措初见效果。一是美联储购买企业和家庭持有的债券,使企业有钱投资、家庭有钱消费,驱动制造业持续扩张,个人消费支出增加。二是物价延续了自上年夏季以来攀升的势头,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略微缓解了通货紧缩的压力。三是美元贬值推动出口增加,贸易赤字降至4%以下。四是企业利润增加,股市在波动中上涨。五是在金融危机中,美国财政部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向金融机构提供了巨额资金,由于财政部加速出售所持救助对象的各类资产,现已收回99%的救援资金。六是失业率从2010年12月的9.4%降至2011年1月的9%、2月的8.9%和3月的8.8%。
面对各种利好数据,美联储于2011年2月16日上调美国经济增速预期,将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从2010年11月预测的3.0%—3.5%提高到3.4%—3.9%。在美国“看好”经济的同时,各方面并未忽视美国存在的痼疾,即高失业率、高房屋止赎率和高财政赤字。
失业率降至危机前水平需4—5年努力
2010年11月,伯南克曾说“按照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美国将面临持续多年的大量劳动者失业或不能充分就业的风险”。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经济复苏力度不够;宽松货币和财政政策重点没有放在创造就业上;内外消费需求不够强劲,企业不愿增加雇佣人员。为此,奥巴马政府推出五年出口倍增、产业回归和创造就业岗位计划(2010—2014年);加强高速铁路及高速无线网建设的投资,拉动国内需求和创造就业;创建《就业和竞争力委员会》,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
美联储于2010年11月再次启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与 QE1不同,QE2直接针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促进消费。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遭受到国内外的普遍指责,批评美联储在播种通货膨胀,然而伯南克依然我行我素,坚持既定的思路。
随着整体经济的持续复苏及失业率的缓慢下降,美联储对美国宏观经济形势的评估开始显露出乐观情绪。但奥巴马和伯南克心知肚明,要想消化掉1370万人的失业,将失业率降至危机前6%以下的水平,需要经过4—5年的努力。况且失业时间超过6个月的人数有增无减,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似乎停止不前,在新增就业机会中大约75%都是低薪工作岗位。
房地产市场好转仍遥遥无期
由于贷款违约率猛升,导致美国“两房”资本金严重不足。为防止“两房”陷入破产,政府只好向“两房”注入巨额资金。这一债务移动路径就是美国卡门·莱因哈特和肯尼斯·罗格夫在《这次不一样》著述中所说的:家庭债务变成为企业(公司)债务,企业(公司)债务再变成为国家主权债务。然而,债务的转移并不意味着债务的消除。
美国政府填补“两房”的“资金黑洞”,遭受到多方面的质疑和抨击。2011年2月11日,美国财政部及住房和城市发展部共同发布白皮书,宣布要对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进行改革,政府将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减少对“两房”的金融支持,并引入私人资本。但这一改革计划存有许多不明朗之处:一是国会立法及政府退出过程的时间不清楚;二是政府退出路径的选择不清楚;三是退出认识能否统一不清楚。
在美国住房市场上,旧房销售量占楼市销售总量的85%,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尽管2010年12月旧房销售量比11月增长了12.3%,但2010 年全年旧房销售是13年来最差的一年。美国商务部年初发布的报告亦指出,2010年12月美国新房开工数量为52.9万套,环比下降4.3%,同比下降 8.2%。2011年第一季度新房销售量和开工率依然不见起色。
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是美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根软肋,其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信贷趋紧、住房需求受到抑制、房屋止赎率高企。迄今,美国楼市仍尚处于“探底”过程之中,在失业率缓慢下降的形势下,大量丧失赎回权的房屋进入市场,必将继续压低房价,房地产市场何时好转仍然遥遥无期。
“赤字减半”难以兑现
奥巴马上任初期将引领经济复苏作为“首要任务”,并提出“赤字减半”的目标。他的这一承诺在即将结束的任期内难以兑现。奥巴马签署的8580亿美元的减税法案,将2011 财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推高至1.65万亿美元,占GDP的10.9%。共和党认为,赤字高企导致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推动政府借贷和新发债务成本增加,因而要求将2011财年政府支出削减610亿美元;民主党则认为,大幅减少政府支出将破坏政府为降低失业率及支持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所作的努力,只愿意减少330亿美元。由于国会两党对新财年赤字削减规模迟迟达不成共识,临时预算法案4月8日到期,出于大选的需要,两党达成了折中方案,同意2011财年削减385亿美元,避免了联邦政府部分部门停止运转的局面。
截至2011年4月5日,美国公共债务为14.294万亿美元,离 14.3万亿美元法定上限的差额仅为840亿美元。美国财长盖特纳警告说,如果不提高举债上限,美国发生债务违约,就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削减赤字”和 “促进增长”的两难选择中,奥巴马政府依然选择了后者,奥巴马所说的改变“债务型增长模式”谈何容易。
基于国内外减赤和控债规模的压力愈益增大。奥巴马4月13日提出了在未来12年削减4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计划,包括削减国防预算、减少医疗开支浪费、取消能源企业补贴等,但增加教育、基建、研发及科技等领域的投入。然而,奥巴马的减赤规模与其共和党的减赤方案仍有相当差距,共和党与民主党关于预算赤字和债务规模之争远未终结,将会继续斗法。
当前,人们的关注焦点是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走向。由于美国“向好”的经济表现,对美联储何时退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再次引起各方面的争议。鉴于美国就业市场、房地产市场依旧委靡不振,通货膨胀尚处于可控的范围之内,西亚北非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给原油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日本 “3·11”大地震、核泄漏产生的外溢影响等因素,美联储虽在考虑淡出“刺激政策”,但仍不会轻易中止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在欧洲央行4月7日上调基准利率0.25基点之后紧跟其后,放弃“超低利率”的承诺。
2011年4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已将201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到2.8%。美国经济从“温和增长”走向“在物价稳定前提下的强劲增长”尚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