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3年之后,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已基本完成。如今的地震灾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这段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历程,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给人们带来深刻启示。
启示一: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
在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华民族展现了同心协力、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力量。“多出自己的力,多流自己的汗,多干自己的事”的标语,展现了灾区群众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流血流汗,情系灾区”的誓言,展现了数十万援建大军牺牲奉献的高尚情怀;“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的口号,展现了中华民族患难与共的强大力量。所有这些都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够饱受磨难而自强不息。
这种凝聚力来自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本原因就是具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正是因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等民族精神的核心元素已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我们才能取得抗击灾难的巨大胜利。在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中,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决策、周密部署,各级党委、政府一线指挥,人民子弟兵生死突击,共产党员和白衣天使舍生忘死,专业救援队和志愿者先人后己,不分男女老幼捐款捐物,不分天南地北无私援助,不分民族地域心手相连,谱写了高亢雄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交响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充分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启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应对特大自然灾害,进行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国家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紧密配合、高效运转,提供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立即作出部署,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把抗震救灾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建立了上下贯通、军地协调、全民动员、区域协作的工作机制,紧急调集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民警和医疗卫生人员、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等各方面力量赶赴灾区,向灾区运送大批救灾物资,开展了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全国人大对2008年预算支出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一切从抗震救灾工作实际出发,一切以灾区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灾后恢复重建中,国务院组织东部和中部19个省份支援地震灾区,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进行对口支援;等等。所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启示三: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够驾驭复杂局面
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展现了我们党快速、高效的决策和指挥能力。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连续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第一时间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周密部署、科学调度,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紧急调集大批救灾物资运往灾区。震后13分钟,全军启动应急机制,十几万救援部队向灾区挺进;震后不到两小时,温家宝总理飞赴灾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迅速成立;震后第七天,有关部门就着手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工作;震后10天内,四川省应急安置了1000余万受灾群众,没有发生饥荒,没有出现流民,没有暴发疫情,没有引起社会动荡。这一切充分说明,我们党能够驾驭和应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和风险考验。
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与能力。救灾首先救民,重建首先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目标,优先建设住房、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解决灾区群众的就业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整个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来看,抢救群众生命、安置灾区群众、严防灾后疫情、排查监控水患、抢修基础设施、做好恢复重建等都是在科学有序的状态下开展的,体现了科学执政的理念;灾后重建中充分尊重民情民意,保障灾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其直接参与重建过程,体现了民主执政的理念;灾后20多天,国务院就通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草案)》,使灾后恢复重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体现了依法执政的理念。
启示四:基层党组织是坚强战斗堡垒,广大党员是先锋队员,能够尽责为民、不辱使命
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是展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大舞台。面对特大地震灾难,广大基层党组织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自觉担当抗震救灾重任,积极组建各类“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据统计,在抗震救灾中,仅四川省就组建各类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1.82万个,参与党员达118.3万人,在救灾一线和受灾群众安置点组建临时党组织720多个。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广大基层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促进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赢得了人民群众高度赞誉。
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是考验党员干部党性、作风和能力的试金石。在发生特大地震的紧急关头,面对小家与大家、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矛盾特别是生与死的考验,最能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精神境界。面对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繁重任务,是靠前指挥、无私奉献,还是畏难不前、逃避责任,最能体现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和能力。抗震救灾斗争与灾后恢复重建中无数可歌可泣的事实证明,广大党员干部无愧于先锋队员的荣誉称号:他们舍生忘死、勇往直前,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展现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