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参观数字媒体中心
“坐”上铛铛车,在前门大街“逛”街景,随时跟前门大街上的导游、说书先生“聊”几句……这是“前门游”网站上的情景,这个让市民在网上就能实现观光、游览和购物的全3D体验环境,是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数字媒体专业老师和同学以实训的形式参与打造的。
在世纪学院的实验室里,正在创作的类似项目还有很多。作为国内较早开展数字媒体教育的高校之一,学校在历时5年的数字媒体教育探索与实践中,按照学校的教育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了以“三位一体”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数字媒体教育体系,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体系,体现综合教育优势
当前在国内开展数字媒体教育的高校中,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改变了按照数字媒体类专业的所属学科,分别安排到相应学科教育院系的做法,确立了按照数字媒体的学科结构设置专业,构建具有相互支撑作用的学科专业体系开展综合教育的工作思路。为形成综合教育优势,他们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媒体创意3个本科专业,集中放在学院的二级教学单位——艺术与传媒学院统一进行管理。这种专业布局和集中管理方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围绕数字媒体教育,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主干学科群。形成了由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和支撑学科的专业教育体系,实现了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与互补,强化了数字媒体教育主体。
二是通过统一3个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强化了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学校充分借助北京邮电大学在电信、通信学科的背景和优势,在垂直的学科结构下,统一定义了横向的服务领域:移动媒体、网络媒体、数字娱乐(动漫、游戏)和数字影视。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设计了面向服务领域的课程模块,使教学进程节奏实现了同步。通过这种模式,与各传媒领域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对接。
三是按照传媒企业的生产模式,开展了综合专业教育。数字传媒产品的研发,凝聚着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力量。学校在大四阶段对数字媒体3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整合,建立了跨专业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不同领域的项目为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了“移动媒体(手机)项目实践”、“数字影视项目实践”、“游戏动漫项目实践”、“网络媒体(网站)项目实践”四个教学模块,安排学生跨专业组成团队统一进入模块学习。并按照传媒企业中数字产品的生产流程和专业分工,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负责相应的工作。这种综合专业教育的安排,体现了3个学科一体化管理的优势。
开展“三位一体”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为落实数字媒体教育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世纪学院数字媒体各专业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岗位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加强了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教育与培养。
理论教育为学生进入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在专业理论教育中,以“理论的应用”为讲授重点,提高学生对理论指导实践作用的认识;以生动的案例诠释原理,引发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运用形象的图、文、声、像多媒体教学,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以讨论和互动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以论文写作的考核形式,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理论知识的情况。
技能教育是综合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技能教育中,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形成了由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构成的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各专业独立的实验(实践)课程和进行阶梯式的训练方法,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加快了学生技能的积累,增大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力度。
岗位教育是为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需要进行的教育。学校在调研和研究传媒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内容的教育体系。通过安排学生到传媒企业实习和顶岗实训,接受管理和教育,使学生熟悉社会工作环境和体验岗位角色,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培养职业道德和普通劳动者的思想,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同时在岗位实际锻炼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实用技能,提高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ADOBE、AUTODESK等数字技术认证机构的培训和考试,获得行业认可的技术资格证书,为学生今后从事和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了条件。
强化“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加快应用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是学校数字媒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不断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加强学生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建立了有实验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社会参赛活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加强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学校成立了校级重点实验教学机构——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设置了面向数字媒体3个专业的实验教学系统和面向4个传媒领域的实践教学系统。专业实验教学系统由多门独立的实验课组成,通过基础、综合、设计等类型实验项目,培养了学生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实践教学系统主要通过设置综合化创作项目,将数字媒体艺术、技术、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并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发挥了各专业的合作与互补优势,强化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了数字产品的编创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校同时加大了校内外学生实习与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还建有“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与人才培训中心”、“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教学实践基地”、“中国青年网实习基地——动漫、游戏频道编辑部”,为校内实践教学搭建了重要平台。同时,学校还与北京地区8家动漫、游戏、影视、网络媒体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传媒类专业赛事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通过“以赛带练”、“以赛促学”、“以赛推创”,带动了学生的综合训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推动了学生的创新活动。学生团队积极参加了由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和高校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数字艺术设计作品大赛”、“全国艺术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大学生优秀动漫、游戏作品大赛”、“网上营业厅创意大赛”、“中国学院奖”等国内大型专业比赛活动,获奖作品多达几十项,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
打造“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保证人才教育质量
世纪学院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了一支由本校专任教师、外校兼职教师、企业专家和工程人员组成的“三位一体”师资队伍。
学校从高校中聘请在数字媒体教育领域中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研究成果的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并根据他们的教学优势安排教学任务,不仅充实了教学力量,而且推动了校际之间的教学工作研究与经验交流,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加快了教学建设。为使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学校聘请了传媒企业中的专家和一线工程人员加入教学团队,参与专业建设,引领和指导实践教学工作,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开展企业项目合作,促进了教学团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为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学校在“三位一体”师资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专业教学和综合专业教学两支团队。专业教学团队是按照数字媒体专业划分,以各专业教研室为主体,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的教学团队。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科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综合专业教学团队是将数字媒体艺术、技术、策划与管理三方面专业师资,按照学校数字媒体教育的专业方向和服务领域,以媒体工作室为组织形式的教学团队。主要任务是负责学科专业交叉与融合教育,承担数字产品项目研发工作。该教学团队在形成专业教学合力,指导高年级学生的综合专业实践教学,推动学生团队开展创新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三位一体”的导教工作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为加强数字媒体教育力度,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建立了导向、导学、导创“三位一体”的导教机制。
导向:即以“四大教育”(入学教育、专业和选修方向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大学教育的特点和要求,牢固树立专业思想,确立个人学习目标和方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推动学生就业工作。在导向教育中,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问题,加以积极引导和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使命感。
导学:即以“两大制度”(导学制、辅导员制)为平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辅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养成自我管理、自律和自强意识。在导学教育中,学校通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全面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管理。为加强学风教育力度和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建立了学生导师和辅导员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研究问题,交流情况和开展协作,推进了导学工作。
导创:即以“三大组织”(组织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组织参赛活动、组织课题开发)为抓手,指导学生课题创作和项目研发,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导创教育中,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创新团队联合会”,安排专职教师负责组织管理和指导,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联合会中现有17个学生创新团队,包括数字媒体各年级和各专业的学生,涵盖了动漫、影视、网络、电子期刊、游戏等专业领域,用学生自己的话讲,团队是以“充满着创意、张扬着个性、焕发着激情、展示着自我”的方式,在“享受着一种快乐的学习和创造的学习”。同时,学校在校内举办创意类、视频类、动漫类赛事,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各种赛事。为提高参赛作品质量,学校安排教师进行专门指导,保证了参赛水平,使学生在各类专业比赛中频频获奖。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了北京市数字前门大街建设、中央电视台大型国际论坛晚会的舞台背景动画制作项目、地方电视台电视剧和公益片的制作项目等。通过社会项目实践,加快了应用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在数字媒体教育中形成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以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思想理念,形成了完整的教育结构和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学校也受到了传媒行业和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学校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评为“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先进单位”;2009年学校的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学校数字媒体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学生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媒体以及清华同方、大唐电信、水晶石数字科技、好莱坞(中国)数媒艺术中心等大型传媒企业聘用,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同时有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和到欧美等国留学继续深造。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也被聘为国家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娱乐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