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
2011-05-09 作者:王家启 刘大炜 来源:新华网

  高校党建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更是国家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在高校党建工作中,教师党支部建设至关重要,它“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基本单位,是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基础力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斗堡垒”。特别是教师党支部中的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因担负着教书育人、科研发展、学科建设等高校中心工作任务,处于人才培养第一线,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但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相比,在高校党建工作当中,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的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伴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扩大规模、学科建设、科研发展、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为重心的办学力量的提升,成为近年来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主流,高等院校无不把学科发展、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师资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同时,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工作因职责、地位和作用不明,经常游离于高校主流工作之外,与教研室自身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学生培养等主要工作结合不紧密,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教研室内部,教学和管理工作主要由教研室主任副主任负责,科研与学科建设主要依靠教研室学术骨干教师,党支部工作多局限于政治学习、思想教育、监督检查、完成上级交办的具体活动等形式化工作,与教师党员的个人发展也缺少联系,因此逐渐形成了教师党员对党支部工作热情不足,多有懈怠,党支部工作缺乏活力,作用发挥不理想,声音弱化,地位尴尬的局面,本单位的重要工作插不上手,原则性工作落实困难,党建工作流于形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为此,结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思,努力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党在高校工作的坚强基石,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成为国家人才强国计划的有力推动。在这个意义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责任重大,刻不容缓。
  
  一、加强和改进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高校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使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是高校党的重要基层组织,是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层工作队伍。从一所高校来看,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关系到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中国社会并服务于中国社会。从全国高等教育的全局来看,他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面对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教研室党支部的建设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二、加强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是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基本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我国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前提条件和有力保障。教师是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弱化,将直接影响党支部和教师党员作用的发挥,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教学、科研和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认真落实。为此,始终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始终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水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西方各种思潮侵蚀和敌对势力在高校的渗透与破坏,是教研室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高校教师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只有不断加强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通过党支部团结广大党员教师,在教研室的各项工作中,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在学生培养中坚持培养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才能使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长久发展,持之以恒。
  
  三、加强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是培养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实际需要。
  
  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高校工作重点永远离不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要保证学生的培养方向,不断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教师的思想建设、教师的言行和课堂教学内容至关重要。针对高校党员教师中对党的教育方针认识清楚,贯彻落实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方面的优势,解决大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工作中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集体观念、社会融合力、具体工作技巧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要求,促进学生的成才与发展;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加强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鉴别力,结合国情教育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各种西方化思想、思潮和敌对势力的侵蚀,落实社会主义的人才培养方向,才能使高校培养的学生,真正符合适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
  
  四、加强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针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工作的紧迫性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这就要求基层组织必须不断强化组织功能,拓宽组织覆盖面,增强组织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快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建设对于加快高校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意义重大。新时期,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对于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和不断推进高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施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国家人才培养目标,也要紧紧依靠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团结广大党员教师共同努力。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时期高校保持持续健康发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教研室(研究所)党支部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党支部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过程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党支部应当以支持和推动教研室中心工作为核心,通过积极参与并推进教育改革、推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提高党支部在教研室(研究所)工作中的作用;通过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教师对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教师党员的在教师队伍当中的先进性和影响力;通过不断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改进党支部活动内容、解决党员实际问题,加强党支部的战斗力;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工作创新等,不断增进党支部的在教研室工作当中的活力,加强党支部在推进中心工作中的作用,保持党支部的战斗力,夯实党在高校工作的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