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论上分析,世界城市的转型,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是界定城市转型内涵;二是世界主要城市发展转型的案例与比较;三是城市转型的一般规律和经验教训总结;最后,需要高度关注世界城市转型的一般规律对于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经验和借鉴。
在城市转型内涵上,城市转型不仅包括城市竞争力、创新能力以及服务功能的增长,还应包括发展动力、经济构成、社会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产业结构以及其他经济、社会、管理因素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过程。就城市转型的一般内容而言,我们认为应当包括产业结构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型、城市功能转型、动力机制转型、政府治理方式转型以及放大世博后效应与城市转型等六个方面:
一是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主要是指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即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以纽约和东京为例,我们可以发现产业结构转型主要是从传统向现代意义的产业结构转型。转型中的关键问题是要观察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规律。
二是在城市空间结构转型方面,主要是涉及中心城区发展与郊区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的关系。
三是在城市功能转型方面,空间交易成本的下降使得城市功能的转型越来越从部门专业化——总部和公司的集成转向功能专业化,即总部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大的城市,而企业工厂则在小城市里面集中。功能转型中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模式值得借鉴。
四是在动力机制转变方面,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创新与城市发展的新动力。以伦敦的案例来说最具有典型意义。1997年,新上任的工党政府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国家重要政策, 并特别成立了文化媒体体育部, 对于广告、建筑、设计、电影、游戏互动软件等13种产业,以群聚的方式加以辅导, 并提供创业基金, 以及创意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平台。
五是从城市转型的政府治理角度看,大致有四种类型的政府,即美国式政府、欧盟式政府、日本式政府和拉美式政府。美国等国家主要通过市场力量和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决定转型的目标、过程和方向;而法国、德国等国家则通常会成立专门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制定详细的目标、计划和政策,通过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地区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六是利用世博后效应推动城市进一步转型,这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上海调整经济结构的一条主线,芝加哥、纽约、巴黎等世界城市发挥世博后效应推动城市转型的丰富经验对上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城市发展转型的一般规律在于,一是城市的功能转型是在其所处国家或地区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二是转型成功的国际大都市都曾经是航运、贸易、金融、工业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大都市,高度单一化和专业化的工业城市转型往往不成功;三是转型成功的城市都有充满经济活力的广阔腹地,依托区域经济圈发展服务经济是普遍而可靠的做法;四是治安、环境等社会因素是人口向外转移的主要因素;五是城市的功能主要通过其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力来体现;六是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结构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城市交通网络、人口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消费设施布局都发生相应的改变。
未来上海城市发展的关键就是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因此,我们需要在借鉴世界城市转型的一般性经验基础上,要重点加快推进上海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城市增长动力转型、从制造业中心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从单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向多中心的城市空间转型、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战略转型以及向公平性和谐城市发展的路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