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人文 > 文章详情
“获取便利”让数字化阅读成大趋势
2011-05-06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来源:社会科学报

  阅读,关乎一个民族的兴盛和进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定期对国民基本阅读数据进行调查统计,不仅关系到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在全社会范围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活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数字化阅读方式增长幅度最大
  
  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个百分点。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2.3%,比2009年的50.1%增加了2.2个百分点,增幅为4.4%;报纸阅读率为66.8%,比2009年的58.3%增加了8.5个百分点,增幅为14.6%;期刊阅读率为46.9%,比2009年的45.6%增加了1.3个百分点,增幅为2.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32.8%,比2009年的24.6%增加了8.2个百分点,增幅为33.3%。相比较而言,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
  
  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分别有23.0%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09年的14.9%增加了8.1个百分点;3.9%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09年的1.3%增加了2.6个百分点;18.1%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09年的16.7%增加了1.4个百分点;2.6%的国民使用PDA/MP4/电子词典等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9年的4.2%降低了1.6个百分点;1.8%的国民用光盘取读,比2009年的2.3%降低了0.5个百分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增幅最大。
  
  国民阅读电子书超过6亿本
  
  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比2009年的3.88本增加了0.37本;人均阅读报纸101.16期(份),比2009年的73.01期(份)增加了28.15期(份);人均阅读期刊7.19期(份),比2009年的6.97期(份)增加了0.20期(份)。
  
  按本次调查可推及18—70周岁国民8.40亿计算,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共阅读过图书35.70亿本,阅读过报纸849.74亿期(份),期刊60.40亿期(份)。
  
  为研究的需要,2010年的调查问卷中增加了对电子书阅读量的考察。数据分析发现,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0.73本,按本次调查可推及18—70周岁国民8.40亿计算,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共阅读过电子书6.13亿本。
  
  手机阅读率迅速上升
  
  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23.0%的人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09年的14.9%增加了8.1个百分点。这一群体中有52.0%是农村居民。从年龄结构上考察发现,手机阅读群体63.3%集中在18—29周岁这一年龄段,27.7%集中在30—39周岁这一年龄段,6.8%集中在40—49周岁这一年龄段,2.3%集中在50周岁以上年龄段。在21—25周岁之间的集中度最高,有近四成(39.3%)的手机阅读群体集中在这一年龄段内。一半以上(51.7%)的手机阅读群体集中在26周岁及以下的年轻人中。
  
  手机阅读群体中有近六成(59.0%)通过手机“听音乐”,51.8%进行“手机QQ、飞信等”交流活动,6.2%通过手机发送“微博或博客”。进一步分析这一群体通过手机进行的与阅读相关的行为时发现:排在第一位的是“阅读手机报”,占到55.3%;其次是阅读“手机小说”,占到43.1%,再次是用“手机浏览网页”排第三位,占到28.1%,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信息”的占到10.5%。对手机小说偏好类型依次为武侠类排第一位,言情类排在第二位,青春类排在第三位,玄幻类排在第四位,穿越类排在第五位。
  
  更倾向于阅读纸质图书
  
  人均每天接触报纸和图书的时长有所增加
  
  2010年,我国18—70周岁识字国民每天接触的传统纸质媒介以报纸的时间最长,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3.69分钟,比2009年的21.02分钟增加了2.67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6.78分钟,比2009年的14.70分钟增加了2.08分钟;人均每天读杂志时长为13.66分钟,比2009年的15.40分钟减少了1.74分钟.
  
  18—7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42.73分钟,比2009年的34.09分钟增加了8.64分钟,增幅为25.3%;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10.32分钟,比2009年的6.06分钟增加了4.26分钟,增幅为70.3%。
  
  2010年的调查问卷中增加了对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的考察。数据分析发现,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1.75分钟。
  
  63.8%的网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49.9%,比2009年的41.0%增加了8.9个百分点,增幅为21.7%。我国18—70周岁国民以电脑上网为主要渠道的占到47.5%,另有16.6%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0.3%的国民通过电子阅读器上网。
  
  我国18—70周岁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选择比例最高的是“网上聊天/交友”,占71.3%;其次是“阅读新闻”,占63.6%;第三位的是“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占52.8%。
  
  我国18—70周岁网民中有66.3%表示上网从事与阅读相关的活动,除网上阅读新闻外,还有15.4%的网民上网搜索图书信息,10.4%的网民阅读电子书,7.8%的网民网上阅读电子杂志,6.0%的网民阅读电子报。
  
  对我国网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3.8%的网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1.7%的网民倾向“从网上打印下来阅读”;34.4%的网民更倾向于数字化方式的阅读,这其中包括21.4%的网民倾向“网络在线阅读”,10.2%的网民倾向“在手机上阅读”,还有2.8%的网民倾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
  
  对图书和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均有增加
  
  对我国国民能够接受图书价格的量化分析发现,我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2.75元,比2009年的11.17元增加了1.58元。其中,16.5%的18—70周岁国民能够接受4—8元,27.8%的国民能够接受8—12元,26.5%的国民能够接受12—20元,14.0%的国民能够接受价格在20元以上,还有7.9%的国民认为只要喜欢多贵都买。
  
  对期刊承受能力的分析发现,我国18—70周岁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12元,比2009年的5.35元增加了0.77元。
  
  在阅读过电子书的18—70周岁国民中,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1.33元。16.4%的电子书读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本。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53.8%的读者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读者群体能够接受的一本电子图书的平均价格为3.45元。
  
  9——13周岁少年图书阅读率最高
  
  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的分析发现,2010年我国9—13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最高,为92.1%,14—17周岁为83.0%,0—8周岁为74.3%。综合以上各年龄段,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2.7%,比2009年的79.0%增长了3.7个百分点。
  
  对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0年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书的阅读量最大,为9.99本。其次为9—13周岁未成年人,课外书阅读量为6.32本。0—8周岁阅读量为4.78本。三个年龄段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均超过了成年人年图书阅读量的平均值4.25本。
  
  其中,在家长“喜欢,经常看书”的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率最高,达76.9%;在家长“喜欢,但不经常看书”得家庭中,0—8周岁儿童的阅读率略低,为75.3%;而在“不喜欢,基本上不看书”的家庭,0—8周岁儿童的阅读率则低于平均值(74.3%)2个百分点。
  
  通过分析家长引导儿童阅读的主要目的,我们发现,在2—3周岁儿童的家长中,有较多的家长是抱着让孩子增加知识(“帮助认识各种事物”和“帮助识字,学数数”)等功利性目的而引导孩子进行阅读的。而国外专家则认为,越是在幼儿阶段,阅读越应当以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主要目的。但在国内,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则在儿童年龄越来越大时才被重视。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为培养儿童“阅读兴趣和习惯”而引导孩子阅读的家长逐渐增多。这说明,我国亲子阅读的科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