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组部院士专家咨询服务团在泉州的活动进入第二天。上午,部分院士专家参加了泉州市战略发展研讨会;下午,院士专家们兵分四路,出席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讨、发展地方金融体系与民营企业上市运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展望,以及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主题的专题咨询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院士专家们和泉州有关人员一起,畅所欲言,从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技术的未来展望以及如何从金融运作、民企上市、管理创新等方面探讨了泉州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应该更加注重产业联盟”,“新兴产业应该实行规模性生产,吸引人才、提高技术水平”,院士专家们用浅显直白的语言,将学术问题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他们眼中的泉企发展要诀。
思想交锋 头脑风暴
昨日下午,部分院士专家出席了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题研讨座谈会,郑有炓、甘子钊、欧阳钟灿、刘治彦四位院士专家听取了泉州“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后,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大家谈发展、谈产业,自然科学家与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思想在此交锋,一番“头脑风暴”后,绿色发展、创新与品牌以及泉州重点发展的几个产业都获得了有益的建议。
【谈发展】
绿色能源:
抢抓机会能领跑
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郑有说,泉州应该有更多的拳头企业、拳头商品,并且以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为目标。泉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持原有地区特色,将绿色发展进行到底。
在他看来,绿色发展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产品绿色化,其次是发展绿色产品,再次是绿色能源。在绿色能源领域,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若泉州抓住机会领跑上,绿色能源就有可能成为拳头产品。
创新与品牌:
借巧力引进台湾先进技术
关于泉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郑有还谈到了品牌与创新发展。“如果产品多,但是没有规模,那么总的加起来GDP也不会很高,应该多一些类似铁观音这样的特色名牌”,要让人一想起某个产品,自然而然联想到泉州。
技术创新是规模化生产的先决条件。创新除了自主研发之外,还有一种巧力通过引进技术创新。“比如台湾的LED和光伏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转移到泉州,然后在此基础上创新。”
人才引进:
政企合作设院士工作站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刘治彦谈到了在人才战略中环境的重要意义。“发挥泉州蓝色的港湾、绿色的山峦、清新的空气等自然环境优势,适宜居住的地方能够吸引人才落户,美国的硅谷就是生动的例子”,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载体都能成为吸引人才的“磁铁”。
对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深表认同,他说: “江浙实行的院士工作站很好,泉州可以以企业家为主,寻找对口产业的专家,政企双方协作搞好院士工作站。”
【谈产业】
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
刘治彦说,泉州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考虑以适合泉州当地的供给能力和优势为支撑,这样适合发展的产业就呼之欲出了。“新兴产业要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新兴产业需要开拓能力与市场销售体系,而传统产业已经形成销售网络体系,通过新兴产业提供的新材料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两者可以完美结合。”
家庭照明将用LED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甘子钊认为,2015年至2020年家庭普通照明使用LED的目标可以实现。白炽灯将被逐步禁用,节能灯有汞污染隐忧,LED有望成为照明灯具的明日之星。
甘子钊对泉州LED行业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对进入市场的质量控制,争取形成品牌;在产业中上游提高技术含量,培养技术人才,做出有特色的产品。在产业发展中,应该注意LED半导体照明所带来的一些其他机会。例如,DVD从红色激光向紫色激光存储发展后,存储能力提高了四五倍。
建立光伏产业联盟
郑有说,目前国内生产太阳能电池的硅材料仍有一半依靠进口。他建议:发展内需,不再依赖国外市场的制约;同时,拥有独立自主的技术工艺。“在新兴产业领域,产业联盟很重要,企业通过互通行业动态信息、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形成发展优势,整个地区的技术水平就提高了。”
抢抓信息技术产业机遇
刘治彦说,“目前在信息技术产业中,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做好某个产品,就有机会成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企业”,说到泉州的信息技术产业,刘治彦认为,泉州在信息技术新产品的本地产业化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引进人才、投入资金以及市场开拓,同时树立知名品牌。
201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