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人文 > 文章详情
徐艺乙:专家看灯会“申遗”
2011-02-23 作者:徐兢 来源:扬子晚报

  “申遗”要走的路很长
  
  “南京目前已经有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包括南京云锦、金陵刻经处的金陵刻经技艺、南京剪纸和古琴,秦淮灯会有望成为第5个‘世遗’,这是让南京人颇为自豪的事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艺乙在听说秦淮灯会启动申报世遗工作的消息后,赞许的同时也给出了诚恳的建议。
  
  徐艺乙颇有感慨地说,2006年,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申报制度,当年有518个项目进入第一批国家名录,南京的云锦、金陵刻经、金箔锻制、秦淮灯会等4个非遗项目都入选其中。2008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增加到1028个项目。2009年11月,我国有22个项目加入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此时中国世界级保护名录项目达29个,数量跃至世界第一。
  
  “南京云锦申报‘世遗’花了8年,申报了3次,直到2009年9月底才成功,可见冲刺‘世遗’之路很漫长很艰辛,秦淮灯会要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徐艺乙预测道。
  
  建议申报“民俗”类
  
  虽然尚不清楚秦淮灯会打算具体如何申报,但参与过云锦申遗工作、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徐艺乙给出了他的专业看法。
  
  根据2003年世界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非遗公约》,“世遗”名录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即把一个地区或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升为全人类的遗产,确立其全球地位;第二种是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抢救保护功能,一般是濒临消失的非遗。
  
  他透露,当初云锦申报的是第一种“代表作”类名录,规则非常严格,其间经过了多道手续的评估,最后能成功入选实属不易。“我建议秦淮灯会选择申报第二种名录,以‘民俗’类别进行申报,在保护的规范化、秩序化和科学化上做大量工作,按照申报文本的保护计划来扎实打好基础。同时,对于秦淮灯会近年来的大力创新,我一直持保留态度,保护传承比创新来得更重要。”徐艺乙说,“说到底,秦淮灯会申报世遗的目的也是为了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保护,是一件好事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