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2011-01-19 作者:卫兴华 胡若痴 来源:中国教育报

  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应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相衔接。今年的经济工作是“十二五”规划中的组成部分,作为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十二五”规划的实现,具有引领作用。

  “十二五”规划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主题和主线,即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但是,目前和今年面临的具体问题,具有阶段性和特殊性。据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并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宏观调控政策。

  “总体要求”的内容分两部分。一是近期要求与长期要求的统一。比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既适用于今年,也适用于今后5年或更长时间。二是针对目前和今年的具体问题和具体矛盾而提出的特殊性要求,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特指适用于今年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有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目前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稳定价格总水平是今年经济工作中应放在突出位置的任务。

  目前出现的逐月趋高的通胀,由于政府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所遏制,但通胀的预期与压力依然存在。固然通胀的原因多种,但最主要的还是货币和信贷投放过大,带来流动性加大。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保增长、保民生,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和信贷的投放,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要防止经济高速增长与高通胀率相伴的局面出现,争取高增长与低通胀相结合的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的今年的“主要任务”,与“总体要求”有所交叉。它进一步说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防止盲目铺新摊子、上新项目。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要“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投向“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另外,今年的主要任务还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

  会议提出的今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都有题文相对应的说明,但提出的“重要原则”则没有题文相对应的说明。所谓“重要原则”就是指 “弥足珍贵”的5条经验:一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四是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五是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这5条经验,是根据以往特别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积累而来的。既强调抓住机遇,又强调创新,首要是理念的创新,相应是发展模式创新。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要克服两种片面性:一是迷信市场,搞市场原教旨主义,忽视甚至不承认市场本身的缺陷和失灵,把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市场作用发挥的不够,归之于政府的干预。二是把发展中的一切问题归之于市场经济,这是另一种片面观念。怎样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相协调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

  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是又一个重要经济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分扩大的趋势。需要注意新出现的一个理论和实际问题:多年来所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已开始转化,出现了生产力快速发展而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产能过剩与消费需求不足并存。这与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出现贫富分化有关。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正确处理与解决,十分必要。科学发展的要义是以人为本,改革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关于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相统一、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问题,同样是攸关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5条“重要经验”或“重要原则”既是适用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原则,也是适用于“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经济发展原则。“弥足珍贵”,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长期适用性。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