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呈现出三个趋势: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由一元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北京市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首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策略,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有效融入教育改革之中。
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旨趣,它以人为本,在促进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2007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指导纲要》,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保障措施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区县制定政策,组织学校强力推进改革实验,开展多层次培训,更新干部和教师的教育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升首都教育国际影响力。可以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已经深深地融入了北京市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中。
未来10年,是我国基本建成创新型国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北京建成现代化国际城市、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时期。北京市在深入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提出要创建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首善之区的目标。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对教育提出了新任务;建设“世界城市”,对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期望。
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如何促进北京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思维、思想、思路等不同角度反思原有的教育发展方式,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前,北京市教育改革发展逐步呈现出三个趋势: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由重点发展向均衡发展转变;由一元发展向多元发展转变。北京市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首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和策略,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有效融入教育改革之中。
北京市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解决好“实现什么样的教育发展”和“怎样发展教育”的问题。要从北京市的实际和全国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未来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要从教育内部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要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掌握发展全局。一句话,就是要促进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新形势下,北京市基础教育要结合国家级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的实施,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主体,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优化生命、美化生活,关注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幸福感”,关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和生命成长意义。
二是进一步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明确培养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的育人目标,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
三是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教材、教学方式的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与可持续生活方式;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学校建设,指导学生关注与积极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
四是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多样性等内容。
五是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我们相信,大力深化与扩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一定会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进程,开创首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