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人文 > 文章详情
培养文化产业的“波西米亚族”
2010-12-27 作者:金元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为高度推崇个体创造性的创意产业来说,创意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还需要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中介人。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励发扬。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引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先进人才,培养每一专业的专门人才。
  
  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今年出台。这是文化系统第一部人才发展规划,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颁布实施后,首个行业人才发展规划。《规划》呈现了开放的文化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改变文化发展人才匮乏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创意人才——有时候我们把他们称之为“波西米亚族”,他们是推动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发现和培养创意产业实践迫切需要的创意人才,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是当下现实给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
  
  创意决定产业的崛起
  
  作为高度推崇个体创造性的创意产业来说,创意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国学者弗罗里达认为,从根本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依靠文化创意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和文化创意阶层的崛起。事实上,几乎所有保持了长久生命力的世界著名企业都是创意高度发达的企业,而多数世界著名企业家都是富有创意、推崇创意的企业家。
  
  创意产业对人才构成有很高要求。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人才可遇不可求,数量也很少,因此就需要组建多专业合作的创意团队来达到这一要求,配置不同的专业人才,形成多种创意人才的互补聚合优势,相互启迪激荡,以期获得灵感的迸发。一方面,创意产业无疑需要很多优秀的科学家、设计家、工程师、建筑师、投资人、金融家;另一方面,创意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形化、文化化和艺术化,所以创意产业需要“波西米亚人”:富于灵感的艺术家(包括先锋艺术家)、民间艺人、自由撰稿人、文化学者甚至哲学家。
  
  创意产业还需要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中介人。这是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冲突、较量、碰撞与融合。其实,无论是科学技术的创意,还是文学艺术的创意,在创造的境界上是完全可以相通的。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教育的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国民创造力的激励发扬。创造性的教育与开发是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创意人才的崛起需要日益深厚的社会和教育基础,它是金字塔的底座。而我国当前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却总是拔苗助长,总是急功近利,总是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就像中国足球。
  
  过去,我们一般总是从行业和部门来划分社会经济的各个产业门类;现在,当创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创意人才和人力资本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波西米亚的创意气质
  
  目前,从全球来看,创意阶层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美国,漂泊性的工作(软件设计师和阁楼艺术家等)占据了劳动力总数的12%,而一个世纪前只有5%。在英国,文化方面的专家认为“创意产业在英国价值1125亿英镑”。1994年,61个申请读大学的人中有一个寻求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职业,五年后,这个比例已经是1∶19。这些数据让政策制定者们把目光从那些经济学家愉快的称之为“从事单调工作的人”转向“艺术的工作者”。
  
  创意人才与创意市场之间双向选择。笔者曾问指环王总设计者约翰·豪,如果中国邀请他来工作,是否愿意,他表示,一个艺术家,只要能实现他的艺术抱负,有更好的创作和制作环境,为什么不来呢?
  
  除了要考虑工作环境,还要考虑创意人才的生活场所,要对创造性阶层的生活进行全面的观察。创意团队创意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需要一种适合其成长的语境和氛围,需要一种更宜于创新、创意的发生发展的环境和组织。弗罗里达认为,创意阶层的成员“有一种共同的创造性气质,即对创造性、个性、差异和价值的重视……每一个方面和每一创造性的显现——科技的,文化的,经济的——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这种精神气质我们称之为“波西米亚性”。
  
  创意阶层的精神气质表现于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偏爱能提供多种选择富有活力的城市和社区。那些“在技术、人才群和宽容”的程度上排在前列的城市将吸引大批创意阶层的成员,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反过来,创意阶层也培植了艺术、音乐、夜生活,创建了新的名胜,比如纽约的“硅港”、伦敦的切尔西,中国上海的“新天地”以及北京的“798”、宋庄、三里屯等。在弗罗里达看来,所有产生新观念、新技术和创意内容的人都属于创意阶层。弗罗里达认为,这一创意阶层构成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培养创意人才
  
  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借鉴和引进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引进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的先进人才,培养每一专业的专门人才。我国相关文化部门长期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工作,吃惯了大锅饭,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单薄,这一领域的干部在思想观念、理论准备尤其是实践操作等前设框架上,缺乏准备、缺少经验。因此,转变文化发展方式,要引进一批懂得市场、懂得产业经营的管理人才,全面提高我国文化产业运营的水平,缩小与经济改革的较大差距。另外,文化产业、文化市场又有自己产业的、行业的、企业的特点,又需要在实践中培养既懂经济运营又精通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集中在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一批最优秀的创意天才身上。这样,创意就成了当代产业组构中的一种特殊设置,它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
  
  组建创意学院,建立创意人才孵化器,创立创意产业孵化区,是培养创意人才的重要方式,将孵化中小企业与孵化创意人才结合起来,展现了良好的前景。还有一种方式是实行项目招标集聚公关孵化的方式。另外,“威克”等网络创意交易形式将实物领域的交易推展到创意设计的招投标和交易,成为最活跃的创意网络虚拟集聚区,打破了地域集聚的陈规,全面改变创意人才的集聚方式,对于创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将产生重要启示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