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校长论坛 > 文章详情
李培根:重建对教育的敬畏
2010-12-07 作者:汪仲启 来源:社会科学报
  “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不出大师?”这是大师如钱学森者对教育的拷问和反思。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根叔”。这位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教育的践行者,以他的视角在观察教育,以他的理念在管理高校、教书育人。日前,在南京举行的“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李培根院士以“重建对教育的敬畏”为题的演讲获得了与会人士的强烈共鸣。
  
  我们更需要面向人的教育
  
  李培根认为,高等教育应是面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曾今是面向阶级、面向政治、面向生产劳动的,但仅停留于这个层面是不够的。我们更需要面向人的教育,那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李培根说,现在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面向社会和业界,教育需要面向国家建设。这并没有错,但这也不够,我们还需要面向世界的教育。即使从未来科技发展,国家经济建设而言,我们也需要融入世界。即从科技层面、技术层面,当我们面向未来、融入世界的时候,我们怎么适应世界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华的崛起更需要文化的崛起。一方面我们要学习别人的文化,另一方面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输出自己的文化。因此,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面向世界的教育。
  
  让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
  
  李培根说,让学生有自由全面的发展才是最高层次的教育。以前的方针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正确的,但只是社会主义教育对学校和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目的。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忠诚于人民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而且在此基础上,要使他们成为能够自由发展,能够自由自觉活动的人,成为更有鲜明的个性、更具创新精神、更有创造力、更有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若教育培养的是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即使这样的人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并非我们所希望的人才。”
  
  对学生而言,“使学生成为其自己”意味着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意味着学生潜力的释放、创造力的挖掘。“其实,古代教育就特别强调启发,如苏格拉底、孔子。现代学校教育是对古代教育的否定和升华,学生能有自由全面发展,当然意味着他们的认识能够更容易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使学生成为自己”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教师怎么样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帮学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都要求教学必须因人而异。同时,如何让学生自觉关注社会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觉从社会实际问题中感悟哲理,加强对共同价值观理解,这些都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李培根认为,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这需要教师对学生有真的爱心,“没有大爱,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然而,使学生成为其自己,关键还不在于教师,而在于教育的管理部门。当前,管理部门普遍缺乏教育观念,习惯于一统的模式、思想的纯洁、知识的系统、教学方式的严谨,等等。社会缺乏崇尚个性的文化,社会的用人机制指向粗放。“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还是在于政府部门。”
  
  对教育的敬畏正在丧失
  
  “更严酷的现实是,社会对教育的敬畏感正在逐步削弱甚至丧失”,李培根表示,当前对教育敬畏感的丧失表现在方方面面: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校盛行,滋生的毒瘤使得高等教育斯文扫地;某些教育工作者本身对教育缺乏敬畏感,一些教师也不再有当初作为教师的崇高感;行政权力和公权力对教育和学术的挤压,等等。
  
  李培根认为,如果学生对教育有了敬畏感,他们对生命意义和生存价值的认识势必会不一样;如果教师对教育有了敬畏感,他会真正地以学生为本,甚至把教育的过程也视为自己灵魂超越的过程;如果社会对教育有一份敬畏感,就不至于让校长的身份以级别去衡量。“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校长的级别恰恰是教育没有地位、社会缺乏对教育应有尊重的表现,给校长设定级别,恰恰是教育对现实的无奈。”公权力对教育若有敬畏感,则不会对教育的很多事务指手画脚,也不会对教育本身的规律视而不见,不会有那么多的指示。
  
  重建对教育的敬畏感,首先要大力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当教育者忙于创收之类活动的时候,即便在学术旗帜下,也没有那一份斯文与尊严;一旦教育活动在很多教育者那里变成赤裸裸的功利活动,教育在其心目中的那份神圣感自然也没有了。所以,国家一方面应该大幅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另一方面应严格限制教师的创收活动,使教师收入单一化。重建敬畏感的关键,在于重建社会对教育的敬畏。社会对教育的敬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权力对教育的敬畏。我认为,应尽快建立行政权力和公权力对教育的敬畏感。当然,要建立对教育的敬畏,还需要正常的舆论环境,因为在我国,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公权力。
  
  对教育圣殿的敬畏是分层次的,其基础是教师和学生,往上依次是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最高层面是国家。从构建对教育的敬畏来讲,越往上越难;而摧毁这种敬畏时,越往下越难。 “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对教育的敬畏感差不多已经从底层被摧毁,这非常可怕。”李培根表示,国家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对教育的敬畏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