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云南大学
2010-12-06
作者:佚名
来源:云南大学
何明:1959年6月出生,籍贯浙江义乌,男,汉族,博士。现为云南大学研究员、民族学专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期刊学会社会科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副秘书长等职。
迄今为止,在《民族研究》、《哲学研究》、《文学评论》、《光明日报》(理论版)、《学术月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或摘登;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持与参与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 项,主持完成了云南大学“211工程”“十五”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子项目“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基地与小康社会建设”等大型项目,在彝(阿细支系、撒尼支系)、白、傣、哈尼、纳西、回、苗、傈僳、怒等9个民族的10个村寨建立了田野调查工作站。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学术奖多项和“昆明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
近期主要论著有《中国竹文化》(与廖国强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文化持有者的“单音位”文化撰写模式》(独撰,载于《民族研究》 2006年第6期)、《学术范式转换与艺术人类学学科建构》(独撰,载于《学术月刊》2006年第12期)、《回到生活: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问题的反思》(与洪颖合著,载于《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等。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于艺术人类学、民族志方法、文化变迁和文化多样性四个领域。正在主持的项目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农耕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理论方法探论及其学科化建设”、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与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的子课题“边疆多民族地区传统社会的现代化变迁、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协调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策划与主编的“新民族志实验丛书”和“艺术人类学丛书”等系列性学术研究成果已进入编辑出版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