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汇率问题已成焦点 复旦指数适时出台
2010-12-03 作者:佚名 来源:社会科学网
  近期,美国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诱使美元对世界各国货币大幅度贬值,一场新的货币大战或隐或现。汇率问题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汇率尤其被重视。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学者对此问题有何思考?人民币汇率政策究竟该走向何方?在与欧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谈判中,中国究竟该抛出怎样的理论和数据的依据?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开发和研究就是对上述问题的积极回应。
  
  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适时出台
  
  鉴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要性,开发人民币汇率指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它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人民币综合汇率的整体走势,以客观的事实和科学的依据为国家制定汇率政策,为企业、机构和个人规避汇率风险,正确引导公众的汇率预期。
  
  近日,陈学彬教授领衔的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科研人员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半年多的深入研究,开发了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系列。
  
  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为贸易加权综合汇率指数,反映了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综合影响。该系列指数权重为24种货币对应的国家或地区对华贸易占中国进口和出口的比重。该篮子货币对应的对华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5%以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中的有效汇率和模拟汇率均为日度指数,按日编制和发布。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是按月编制,滞后1月发布。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按日编制并发布(其中,实际有效汇率当月按上月CPI编制,待样本国和地区发布上月CPI后,发布修正后的上月实际有效汇率)。这对于提高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及时性和动态性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权重根据滞后2期的12个月的月度移动平均数,每个月进行调整,能够及时地反映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有效汇率指数的贸易权重是过去3年的年度平均数据。
  
  模拟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的编制和发布,在已有的人民币指数中是没有的。中国从2005年汇改开始实施参考一篮子货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并未公布其货币篮子。因此,常常被别有用心的人指责为操纵汇率。模拟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指数的编制和发布,有利于为人们客观评价现有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未来走势提供科学依据。
  
  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研究的结论
  
  (1)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在过去10年中呈现马鞍型变化,经历了两个显著的波动上升周期,总体呈现升值趋势。
  
  2000年1月-2002年3月为第一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13.6%和10.7%。 2002年 4月—2005年 3月为第一个周期的回落阶段,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贬值 15.1%和16.4%。2005年3月—2008年11月为第二个周期的上升阶段,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8.3%和36.3%。2008年12月到2010年10月为第二个周期的回落阶段,名义有效汇率贬值9.0%;实际有效汇率贬值 11.3%。
  
  (2)复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日波动方差在人民币盯住美元时期较高,而在参考一篮子货币时期较低。
  
  实际有效汇率的波动方差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方差正好相反: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变动期间,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方差较大,而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方差较小;而在人民币盯住美元期间,对美元汇率的波动方差较小,而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方差却较大。
  
  (3)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模拟盯住一篮子货币对美元汇率较好地拟合了2005年至2008年初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
  
  这说明此阶段人民币汇率是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而在2008年下半年则脱离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而盯住了美元。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重启汇改以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重新开始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通过模拟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比较,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汇率政策的变化。
  
  (4)从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汇率与实际汇率的比较可见,人民币汇率不仅不存在低估,甚至存在高估。
  
  截至2010年10月15日,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2.85,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指数为102.79,高出模拟指数10个百分点。这说明相对于一篮子货币,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并不存在低估,而是存在高估。
  
  人民币对SDR汇率和对美元汇率实际值远低于其模拟值(2010年10月15日分别为10.51和11.51;6.65和7.28),这两种人民币汇率为直接标价法,实际值高于模拟值说明人民币并不存在低估,而是存在高估。
  
  (5)人民币在金融危机期间盯住美元,未随其他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随美元升值而大幅升值,中国为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加剧期间,人民币改变参考一篮子货币为盯住美元,没有随一篮子货币的大幅贬值而贬值,其有效汇率随美元升值而大幅升值,使中国此时期的出口大幅下降,为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6)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表面上看来是在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之下出现的人民币大幅升值,这可能是一种错觉。
  
  此阶段人民币的升值并非是在美国压力下的表现,而是由于美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对几乎所有货币大幅贬值的必然反映。这阶段美元指数从6月初的88.4到10月15日的76.5 贬值达13.5%。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因而必然随篮子货币的升值而升值。
  
  (7)2008世界金融危机加剧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持续升值,目前人民币的升值幅度仍然是最大的。
  
  最近由于美元大幅贬值,许多非美货币大幅升值,一些人因而认为人民币升值太小,应该更大幅度升值。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和错误的。
  
  由于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人民币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升值,2010年6月中国再次启动汇改时,美元指数正在高位86.11,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在(118)的高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必然应该小于其他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2005年以来,世界几种主要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比较,人民币是升值幅度最大的,2008年10底最高到达30%,2010年9月底仍然高达20%。澳元和日元仅升值15.6%和3.95%;而美元、韩元和英镑则是贬值10.6%、18.3%和18.8%。
  
  (8)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汇率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模拟汇率与美元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
  
  人民币盯住一篮子货币模拟汇率(包括以2000年为基期和以2005年为基期),与美元指数具有高度相关性。美元指数下降表示美元对一篮子货币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模拟汇率相应下降(升值)。美元指数为美元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的综合反映。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变动,与美元指数负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