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向松祚——中国人民大学
2010-12-02 作者:佚名 来源:百度百科

  人物介绍

  向松祚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太平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顾问委员会成员、研究委员会成员。

  师从“欧元之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创始人之一。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和多家企业。主要著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译著,6卷)、《张五常经济学》、《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等。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学金、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访问学者资助及其它多奖奖励。近年来,向松祚逐步由金融实践派转型为理论研究的学术派,学术研究态度严谨,注重数据说明,逻辑清晰,很有说服力,兼备大战略眼光。多年来的市场激烈的淘洗具有很强的金融敏感度,在国外游学期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早年经历

  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先后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欧元之父”、国际宏观经济学奠基人、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向松祚对国际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很深造诣,支持人民币固定汇率政策。是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杰出校友,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华友世纪的创始人之一。

  求学时期的作品

  学生期间,就参与撰写和主编多部经济学著作,包括《存亡之秋》、《市场经济新观念》、《市场经济新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丛书》、《国是论衡丛书》。博士论文《产权理论和企业制度》。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等等。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留学资助及其他多项奖励。

  任职央行深圳分行1993年到1998年,任职多家企业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任计划资金处副处长、信贷管理处副处长、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主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与朋友张庆昉一起,详尽总结各国金融危机之教训,合著《金融危机与国家利益》。

  游学欧美

  1998年,深感自己对国际金融制度和货币体系之运作知之甚少,遂辞去人民银行职务到国外游学。国外数年间,遍读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仔细研究美国经济史和全球金融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之历史。

  个人著作译作及主编图书

  《蒙代尔经济学文集》

  2003年出版,用10个月时间,翻译出版六卷本《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被识者誉为“近年来大师著作翻译之典范”。

  《张五常经济学》

  2005年出版,首次系统深刻阐释张五常对经济科学的重大贡献,追溯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阿尔钦、戴维德、科斯、张五常所代表的“发现具体真理”之实证经济学传统,集中回答“经济学究竟是怎样一门科学或怎样一门学问”。

  《五常思想》

  2006年出版,与高小勇共同主编。

  《不要玩弄汇率》

  2006年出版,深入总结休谟以来的国际经济学和汇率学说,彻底颠覆汇率理论和政策的传统智慧和思维定式。凡认真阅读此书之人,皆给以极高评价。

  《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

  《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

  《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

  发表文章和参加会议文章发表

  撰有大量经济学和管理学论文。发表于《管理学家》、《经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金融家》、《领导者》等。

  曾应邀参加“国际货币圆桌会议”(由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蒙代尔、哈佛大学著名国际金融学者科伯和捷克总统共同发起)和“世界知识论坛”(由IMF、OECD和韩国最大报业集团共同主办),并就人民币汇率和亚洲区域货币问题发表专题演讲。

  《经济大反思》

  课程特色

  主要讲述美国近几十年是什么样的创富模式及其运作。通过分析这次金融[2]危机产生的前因后果,结合中国的实情,告诉我们中国如何走出自己的创富模式。对中国的经济整体一个深度的反思,使我们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信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