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政治 > 文章详情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2010-11-30 作者:吴海昆 来源:《青海日报》

  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我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领导干部作为党的主要骨干力量,领导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党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站稳脚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关系到能否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重视,工作上就会取得成效。领导干部应重点从三个方面提高思想认识:一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打造人民群众满意政府的客观要求。二是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三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具备“五个方面”的基本素质

  一是合格的政治素质。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在政治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质,是领导干部从事领导活动必须具备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品质等政治方面的基本条件。“政治是统帅,是灵魂”。领导干部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就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善于从政治上认清和判断形势,审时度势,把握全局,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有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判断力。二是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的高低是领导干部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领导干部理论修养、思想作风、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等思想要素的总和。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重视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良好的道德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德才兼备,“德”是第一位的。道德素质就是在领导活动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恪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责任心、宽容性、诚实和信赖他人的品格,以及为他人、集体、社会的奉献精神。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是影响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领导干部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胸怀,宽以待人的修养,谦虚谨慎的态度;要有率先垂范的作风,廉洁自律的形象,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承受责难的勇气,面对责难,头脑冷静,从容应对。四是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与领导活动有关的基础文化和专业知识以及现代经济、科技等科学知识。掌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专业知识是领导干部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现代经济和科技知识是领导干部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掌握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工具。五是健康的身心素质。领导干部要有充沛的精力、强健的记忆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能用清醒的头脑准确无误地观察和判断事物,必须有健康的身体作基础。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至关重要,它关系到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组织目标能否实现,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是自身的气质与性格塑造。

  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具备“五种”基本能力

  一是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应对突发事件实践活动证明,领导干部提高应对各种突发问题判断处置的敏锐性至关重要,对突发事件的性质、发展趋势、社会影响等做出准确及时的判断和评估,并迅速做出敏锐的洞察与反应,是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从最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的前提。二是要有快速的反应力。处置突发事件比较困难的根本原因是事发突然,客观上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准备与系统思考,快速反应力是领导活动的核心。三是要有耐心细致的疏导力。就是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媒和动员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努力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坚持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关键。四是要有平和的内定力。处置突发事件,尤其是群体性事件,最终胜败取决于领导者坚强的心理素质和有效的处理方法手段,必须以良好的心理定力做基础。五是要有深刻的反思力。举一反三,提高认识,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中,同样需要及时总结,反思不足,变坏事为好事,促进各项工作再完善和团队凝聚力再提高,是创新处置突发事件方法的力量源泉。

  领导干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基本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提高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在应对突发事件实践中,要抓党性,提高政治敏锐性,抓学习,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基本能力的方法,抓演练,增强心理承受力。不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进一步提高统揽全局、科学决策和处置复杂问题的能力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