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经济 > 文章详情
从货币冲突到金融争议
2010-11-22 作者:朱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11月11—12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自2008年11月第一次G20华盛顿峰会举行以来,似乎还没有哪一次 G20峰会能如首尔峰会这样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没有哪一次G20峰会能够像首尔峰会这样获得世界的普遍期待。其中最大的看点,还是货币汇率。但这次不是简单的人民币汇率,还有美元的汇率。当地时间11月3日,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将在未来通过大幅度增发美元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由此而引发的美元汇率是否会出现竞争性贬值的忧虑始终笼罩着G20首尔峰会。伴随着美元指数节节败退和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美元霸权”再次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全面质疑,改革全球货币体系的呼声再次高涨。
  
  G20首尔峰会:汇率硝烟下拉开帷幕
  
  2010年以来,中美两国围绕着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人为操控”问题一直争论不断。一旦美国财政部的正式报告将中国列为“货币操控国”,美国国会很显然将通过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大规模关税报复法案,而中国则不得不对美国进口商品采取反制措施。中美的汇率之争一旦失控,将会导致惨烈的“贸易战”。在本月初的美国国内中期选举期间,“中国元素”已经被空前放大。超过29位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议员候选人在其竞选广告中提到美国目前的经济困难,需要警惕未来美国经济竞争力将会被“中国超越”。虽然这样的说法无疑是危言耸听,但主打经济议题是今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最大看点。选举政治也空前炒热了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议题。
  
  美国将人民币汇率认定是世界经济失衡的原因,很显然是要从政治上为美国目前低迷的国内经济寻找“替罪羊”。从实际的政策层面上来看,中国当前没有让人民币大幅度升值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空间。2010年1月以来,中国已经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态势,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将加剧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另外,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企业大量亏损,引发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此,北京只同意货币汇率的低速、缓慢上升。而美国更倾向于压迫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中国政府已经表明,不会屈服于美国的汇率压力。2010年5月底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稳定地保持在1%左右。由于美国和中国从账面 GDP数字来看,已经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之间如果爆发“货币战”和“贸易战”,将会让全球金融和经济局势雪上加霜。本次G20首尔峰会便是在中美汇率硝烟之下拉开的帷幕。
  
  G20首尔峰会:货币汇率新战场
  
  人民币汇率争论很大程度上演变成为了中美两国的政治拉锯战和有关谁应该为全球经济失衡负责的拉锯战。但随着美国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美在货币汇率上的争论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美元大幅度贬值不仅将实质性地伤害中国所持有的上万亿美元国债,让国际热钱更多地进入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新兴经济体市场,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让全世界为其痛苦的经济转型和调整分担代价的措施。
  
  然而,无论是中国亦或是美国都不愿意看到彼此之间为了汇率争议而“摊派”。10月23日发表的韩国庆州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声明反映了中美两国,同时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看法:一方面,声明提出,各国应该避免本国货币的“过度和无序的波动”;另一方面,声明要求推进汇率机制的市场化进程,防止为了贸易竞争而对本国货币进行“恶意贬值”。全球转向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也是本次G20首尔峰会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中美事实上都在努力谋求就人民币汇率和全球经济不平衡问题缩小彼此之间的争议。10月25日,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飞到中国青岛,与中国主管经济的副总理王岐山进行了一场2个小时的“机场”对话。会谈内容虽然没有披露,但盖特纳随后对记者发表谈话时比较轻松的语气表明,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和贸易不平衡问题上的对立,还是有可能在11月中旬首尔G20峰会上得到缓解的。另外,中国内部对于盖特纳在韩国庆州G20财长会议上所提出的,出口盈余国家应该将经常项目账户盈余控制在占GDP总量的4%的目标,也展开了相当热烈的讨论。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的金融和贸易专家们认为,这个规定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控制经常项目账户盈余,减少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有助于拉动国内消费,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只是,4%这个规定具体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有多大的影响,还需要中国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不会完全排斥对经常项目收支的盈余给予一定限额的做法。
  
  2010年美国已经两度推迟了公布财政部报告,推迟了是否认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的“宣判”。华盛顿很清楚,如果公布这样的报告,让美国国会启动9月30日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的“人民币法案”,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大规模关税报复,只会让中国采取反报复行为。这真的可能将中美两国拖入一场“货币战”和“贸易战”。其结果只会两败俱伤,并加重世界经济与金融局势的动荡。但美国中期选举后不久,奥巴马政府就出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是要在G20 峰会之前,“将”中国和其他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一军”。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对美国货币新政策表达了高度的警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提醒美国不要“过河拆桥”;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这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震动”。美国这一政策的“好处”是让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已经不再“孤立”;即便美国要继续发难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美元和人民币必须 “捆绑式”的。但其坏处是各主要经济体之间的金融争议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汇率问题。中美在首尔“各显神通”,进而为业已深化的货币冲突“解套”,也是本次 G20峰会的一大看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