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资讯 > 社科人物 > 文章详情
王生——吉林大学
2010-11-18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王生教授政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男,汉族,1964年5月18日出生,籍贯辽宁
  
  主要研究方向:
  
  韩国政治外交、东北亚国际关系
  
  相关研究领域: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及统一问题东北亚地区国家关系
  
  海外留学与经历:
  
  2001年3月-2005年8月韩国高丽大学政治外交系国家教委公派留学
  
  2003年2月-2005年6月韩国东国大学聘请讲学
  
  开设课程:
  
  本科生:朝、韩政治与对外关系、当代国际关系、中国外交史、时事述评。
  
  研究生: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亚太大国关系研究
  
  学术交流:
  
  1.1999年8月“近百年中日关系与21世纪之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大连),提交论文《日美安保体制的新发展与21世纪的中日关系》,并发表在《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
  
  2.2002年7月“21世纪中韩关系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长春,BK21TeEducation&ResearchCorpsforEastAsianStudiesDepartmentofPoliticalScienceKoreauniversity和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朝鲜韩国研究所共同国际学术讨论会)。
  
  3.2003年5月“中韩关系与东北亚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大田,韩国中国学研究会)。
  
  4.2004年10月“韩中关系: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Korea-ChinaRelationship:RetrospectandProspect”(koreaSeoul)提交论文《冷战以后中朝关系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收入论文集。
  
  5.2005年9月“东亚合作论坛2005-中日关系与东亚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提交论文《中国的崛起和东北亚秩序的新变化-以韩国疏远美日亲近中国为中心》收入论文集。
  
  6.2005年11月“第三届东北亚区域社会发展比较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长春)提交论文《中国的崛起对中韩关系发展的影响》。
  
  7.2006年9月“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第12次国际学术会议”(长春)提交论文《和平崛起的中国对21世纪韩国政治外交走向的影响》,收入论文集。
  
  8.2006年11月“东亚合作论坛2006:构建和谐东亚-中国、日本、韩国的责任与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提交论文《朝核问题与中韩外交合作》收入论文集。
  
  9.2007年9月“韩中合作与东北亚的繁荣”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首尔)“CooperationBetweenKoreaandChinaandNortheastAsiaProsperity”(koreaSeoul)提交论文《东北亚新秩序与中韩关系》。
  
  10.2007年11月7-16日“政府治理模式之探讨学术研讨会”(台湾:中华发展基金管理会、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提交论文《东北亚的和平繁荣与中韩合作》。
  
  11、2009年8月15日“东亚朝鲜、韩国社会文化艺术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韩国:檀国大学的韩国文化艺术研究所吉林大学外语学院),主题发言《朝核问题与中韩协调》。
  
  12、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韩国釜山大学韩国民族文化研究所主办,韩国国际交流财团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后援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大会”于2009年10月23日—27日在复旦大学举行,行政学院王生教授、参加了会议。大会围绕着外交与安全、政治与经济、历史、文化与社会、宗教与哲学6个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研讨。我院王生教授主持了韩国外交组的研讨会。同时参加了中韩关系组的研讨,并做了“中韩关系面临的新课题:探寻民间敌对情绪的解决之策”的主题发言。这个问题是近来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注意与热烈讨论。中国韩国学国际研讨会是中国境内举办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有关韩国学研究方面的年度盛会。此次会议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响应,参加会议的中韩学者150多名,提交的论文达到130余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以及韩国的高丽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首尔大学、朝鲜大学、檀国大学、釜山大学、统一研究院、韩国学中央研究院等国内国外韩国学研究领域的知名机构的代表与会宣讲论文,并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会议也得到了《中国社会科学》、《当代韩国》、《世界知识》、《环球时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东方早报》、《新民周刊》、《世纪》、韩国KBS、日本NHK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13、2009年12月22日,由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主办的“朝鲜半岛局势研讨会暨吉林省朝鲜·韩国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会”在长春召开。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省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省对外友协、吉林省民族研究所等单位和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王生教授、围绕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发展变化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和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
  
  学术荣誉:
  
  1.1994年“论日本的文化特征”,获吉林省日本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
  
  2.1996年《当代日本民俗》荣获吉林省日本学会优秀论著二等奖。
  
  3.1997年“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其间的中日关系’”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金禾杯”95-96年度青年科研成果评奖3等奖。
  
  4.1999年荣获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世纪杯”97-98年度青年科研成果评奖3等奖。
  
  5.1999年“世纪之交:中日关系回顾与展望”获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6.2004年12月韩国政府教育人力资源部所属国际教育振兴院举办了首届政府邀请外国人奖学金留学生“学术研究奖”颁奖活动,在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留学生中评出2004年度学术研究奖,本人获得学术鼓励奖.
  
  主要科研业绩:
  
  1.公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
  
  (1)《明治维新以来日本行政改革的考察》,《社会科学战线》1995年4期.
  
  (2)《北伐战争时期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6期.
  
  (3)《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期间的中日关系》一文,发表在《东北亚论坛》1996年4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并获社科院优秀论文奖,青年科研成果三等奖.
  
  (4)《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研究》一文,发表在韩国庆南大学《东北亚研究》1997年第3卷,获社科院优秀论文奖.
  
  (5)《沦陷时期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殖民文化侵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增刊.
  
  (6)《日本小渊内阁的政策走向》,《外国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3期.
  
  (7)《金大中政府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课题》,《东北亚论坛》1998年3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社科院科研成果奖励登记优秀论文奖.
  
  (8)《当前韩国的政经形势及外交趋向》《当代亚太》1998年5期,获社科院科研成果奖励登记优秀论文奖.
  
  (9)《世纪之交:中日关系的回顾与展望,《日本学刊》1999年2期发表;获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10)《文化心理因素对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东北亚论坛》2000年1期.
  
  (11)《日美安保体制的新发展与21世纪的中日关系》,《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
  
  (12)《中日间的钓鱼岛群岛争端》,韩国,《时代的论理》2004年6期发表;
  
  (13)《冷战以后中朝关系的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韩国首尔市立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共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10月发表;
  
  (14)《脱冷战期韩半岛问题上中国的地位和作用》,(韩文)高丽大学BK21教育研究团论文集《东亚研究》10期,(2005.7)发表;
  
  (15)《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东北亚论坛》2006年2期。
  
  (16)《中国的崛起与东亚秩序的新变化:以韩国疏远美日亲近中国为中心》,当代世界与中国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17)《中国的和平崛起与21世纪初韩国的外交抉择-以韩中、韩美、韩日关系的变化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韩国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代韩国》冬季号(2006.12总第51期).
  
  (18)《中韩建交15年:外交史上的奇迹和平共处的典范》,《东北亚论坛》2007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9)《挺进青瓦台的“神话”人物——李明博》,《当代世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2007年10期.
  
  (20)《李明博政府的內外政策走向》,《当代世界》2008年第1期。
  
  (21)《“音乐外交寻突破”,改善仍需靠耐心》,《时事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2008年4期.
  
  (22)《民族主义:刺激韩国发展的双刃剑》,《中国民族报》,2008年6月。
  
  (23)《韩国外交的美国情结与现实抉择——接近美国并不会疏远中国》《东北亚论坛》2008年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4期摘要转载;
  
  (24)《중국조선족현황과 과제》,한국일보회장 15주기 기념논문《신세기의 민족질서와 한민족》,백상재단 2008년 8월2일출판.  

  (25)《挺进青瓦台的"神话"人物--李明博》,《当代世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2007年10期。
  
  (26)《李明博政府的內外政策走向》,《当代世界》2008年第1期。
  
  (27)《"音乐外交寻突破",改善仍需靠耐心》,《时事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2008年、4期.
  
  (28)《民族主义:刺激韩国发展的双刃剑》,《中国民族报》,2008年6月。
  
  (29)《2008年韩国的政治外交综述》,《当代韩国》,2008年冬季号。
  
  (30)《金融海啸重创韩国经济》,《当代世界》,2009年1期。
  
  (31)《核危机,一次比一次急》,《环球人物》,2009年15期。
  
  (32)《李明博执政以来的朝韩关系剖析及前景预测》,《当代世界》,2009年10期。
  
  (33)《东北亚和平与中韩协调》,《当代韩国》,2009年秋季号。
  
  (34)《동북아평화와 중한합작북한 문제 해결을 위한 과정 중국과 한국의 역할을 중심으로 연구 》,《韩国文化记述》,第八集,韩国檀国大学文化记述研究所2009年9月出版。
  
  (35)《解析当代韩国民族主义》,《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2期,C类。
  
  2.出版的学术著作和参编著作有:
  
  (1)合著《中日关系史》(第三卷),2006年8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2)合著《当代日本民俗》,1995年12月,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获吉林省日本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
  
  (3)合著《关东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4)参编《天地中国》(上卷),1999年10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5)参编《义和团大辞典》,199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3.承担并参与课题:
  
  (1)国家教委课题—《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研究》本人参加撰写分报告《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活动日益猖獗的远源近因》(《东北亚研究》1997年第1期发表);
  
  (2)社科院招标课题—《东北亚经济合作的障碍与对策研究》的分报告《以民族、文化心理因素为中心》;总报告上报后,全哲朱省长批示,获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3)吉林省科委软科学课题—《吉林省长平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本人撰写分报告之一《日本高速公路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
  
  (4)社会科院重点课题《东北亚蓝皮书》的专题报告—《日本的新能源战略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等.
  
  (5)2003.6-2005.6韩国高丽大学校BK21东亚教育研究团(TheEduccation&ResearchCorpsforEastAsianStudiesprogramofBrainKorea21.重点课题研究.
  
  (6)2005.12-2006.6吉林大学985工程项目“东北亚研究与东北振兴”课题,参加分课题。
  
  (7)独立承担,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1世纪初韩国的政治外交走向及其对东北亚地区和平的影响”(项目号2006BS42)。
  
  (8)独立承担,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资金项目“朝鲜半岛和平进程与中国的作用与对策研究”。
  
  (9)主持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韩国民族主义对中韩关系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09BGJ009。9万元,(2009.7-2012.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