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合作出书:长期被忽视的学术失范行为
2010-11-15 作者:仲伟民 来源:清华大学学报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对促进学术的正常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讨论大多集中于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和学术期刊出版规范这两个方面,而对于合作出版学术著作这个问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我认为,就现状而言,合作出版学术著作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所谓合作出版,即出版社向作者收取一定费用后即出版该作者的学术专著。收费理由大概是,学术著作普遍发行量小,出版社很难通过发行赚到钱,因此也称为出版补贴。收取的费用,一般根据出版社的级别来定,少则两三万,多则五六万,美其名曰出版补贴,而且有的课题中明确规定有这笔费用,似乎合理合法。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出版社并没有相应的学术著作评审制度,这就造成了合作出书泛滥的局面,以至于只要有钱就能出书,甚至只要有钱就能在级别很高的出版社出书。这导致学术水平低劣的图书充斥于图书市场,原来高水平的品牌出版社也大量出版此类图书。以前买书,看看出版社的名称,大概就能知道一本书的水平如何;现在买书则很犯难,很难根据出版社来判定书品的高低了。这已成为读书人普遍的忧虑。
  
  其实,合作出版与学术期刊(本文所说学术期刊皆指社科学术期刊,不涉及自科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有相似之处,实质上都不是正常的学术出版行为。近年来学术界对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现象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应该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尽管目前仍有不少学术期刊一意孤行,但也有很多的学术期刊更加坚守学术规范,因此学术期刊正在急剧地两极分化。一批学术期刊(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的学报)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学术界的品牌;而另外一些学术期刊,包括一些曾经有过很大影响的老牌的学术期刊,已经沦落为专门向为评职称者或硕博毕业生出卖版面的三流期刊。而我相信,这样的学术期刊终将被学术界抛弃。难道出版社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吗?
  
  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对目前混乱不堪的合作出版行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败坏学术风气,制造学术垃圾,造成更加严重的学术失范行为,而且会对出版社产生极大负面影响,一些出版社多年形成的品牌效应将不复存在。我们不难看到,原来一些非常好的出版社,包括那些国家级甚至最高级别的出版社,近年来也纷纷加入到合作出版的队伍中,出版了一大批质量低劣的学术著作,正在自愿沦为三流的出版社,这实在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