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社会 > 文章详情
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创业心理关系初探
2010-10-27 作者:沈鸿银 许明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05期)


  【摘要】近年来,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全国掀起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潮。因此,探讨大学生创业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发现,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形成有关,其中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大学生创业心理形成的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支持 创业心理 

  社会支持是指获取创业帮助和支持的可能性,包括政府政策和规程、社会舆论、资金和非资金支持、创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当前,大学生创业在政策层面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社会支持,但大学生创业的总体形势并不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在广州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到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仅160宗,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小本经营的个体户。此前,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的有关人士也透露,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虽然中央始终鼓励、支持创业,现实中的大学生创业仍频遭壁垒。

  大学生创业心理是指创业的信心和信念。信心和信念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和基础,坚定的信念可以为创业提供持续的动力。探讨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关系,论证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创业心理的作用是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途径之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归纳法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中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的内容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编制“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的调查问卷。经过深度访谈、开放式问卷调查、专家归类和信度检验等一系列工作之后,获得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影响的四个内容维度。四个内容维度分别是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创业的信息来源;其中,第1题考查创业倾向,第2~6题测试社会支持系统中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面临的困难及创业的信息来源四个维度对创业倾向的影响,第7~8题测试大学生对社会支持系统的总体评价及建议。

  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选择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作为调查点,对在校的大一到大三的6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涵盖管理、机械、信息工程、艺术、金融等专业。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创业兴趣并不浓厚,只有20%的人非常感兴趣,56%的学生对创业都不太感兴趣,甚至有4.7%的学生非常不愿意自己创业。但是,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比较感兴趣,22.3%的学生接受过创业教育,而且其中56.0%的学生感到效果良好、收益颇多,没有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中也有75.1%的人渴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增长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感兴趣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积累创业经验,占31.6%,其次是为将来创业做准备(25.9%),培养企业家精神(18.6%)和提升能力(16.9%)也是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为完成学业要求学习此课程的人比较少,仅占7.1%。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有酬实践主要是在校内外打工,约有17.5%的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占16.8%,既没打工也未参加创业的学生是多数,占 65.7%。创业实践以参加创业大赛为主要类型,占57.4%,真正用行动来实践创业的学生占29.7%,还有12.9%的学生通过虚拟创业方式尝试创业。没有参加创业实践的学生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比例接近半数,占43.4%,其次是不了解(36.8%),再次是没兴趣(19.8%)。

  在调查中,我们还问及了“目前创业,您将遇到的主要困难有哪些”的问题。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综合来看,经验不足(345)、没有相关创业指导 (364)、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235)成为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资金不够”(123)对创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对国家创业政策了解的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和“没有清晰的创业方案”凸显了创业教育的缺乏和创业实践平台的缺少。

  此外,调查问卷中还设计了一道有关大学生信息来源的题目,即“您觉得对于创业而言,识别一个创业机会,重要的信息来源有哪些?请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三项。”调查结果表明,参加创业培训(276),参观他人工作坊(256),领域专家(301)是大学生识别创业机会的重要来源(如图2所示)。

  总的说来,大学生普遍认为,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程度不容乐观,占78.7%。但是,大学生还是希望政府能给予支持,尤其是在创业指导、创业技能培训、开业税收、融资等方面提供实际帮助。

  调查研究结论总结

  根据调查可知,社会支持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社会支持创业系统不完善,阻碍着创业倾向的形成(如图3所示)。

  当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创业技能的培训,缺少创业实践的平台,这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资金”等硬件因素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政策的支持而逐渐淡出,而诸如“技能”“实践”等软件因素日益重要。

  经济学家伊斯雷尔·柯兹纳认为:“制度性框架对于鼓励企业家的发现和创新是极端重要的。政府要做的,不是去培养企业家,而是作好制度安排,让那些潜在的企业家自愿成为现实的企业家。”这句话充分表明,制度环境如社会的意识、制度、习惯、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融资成本和渠道、企业进入规程、知识产权保护、税收费用、基础设施和服务等都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影响因素。

  以杭州为例,政府部门对大学创业实行工商注册费用全免与资本金“零首付”、创业资助、小额担保贷款、房租减免等一揽子政策,还创办了大学生创业园,推出了创业导师制,创立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联盟,设立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创业竞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在2009年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高达853家。

  据调查,在柳州注册的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屈指可数,在所调查的6所学校内,只有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大学生创业园,但是创业指导等服务仍有待加强。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创业指导,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导致创业信心不足、创业经验缺乏、创业信念缺乏。创业经验是创业人才成功的根本途径。创业经验是创业目标和创业蓝图转化为创业成果的中介和桥梁,是把创业精神转化为创业行为和成果的中间变量。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既不是一门科学也不是一门艺术,它是一门实践”。

  上述调查中显示的参与“创业比赛”,参加“创业项目”等活动的缺乏,成为制约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的主要因素,凸显了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完善。

  结论与启示

  第一,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心理的形成密切相关。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先决条件,对形成良好的创业心理,提高创业倾向有着正向的积极影响。

  第二,主观支持与对社会支持系统的利用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创业心理。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寻求政策支持及帮助,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中的政策,能够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

  第三,扩大创业政策的宣讲。此项调查显示,对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系统很不尽人意。但进一步的调查又发现,由于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创业政策和创业环境不甚了解,就在主观上认为社会支持系统差,埋怨政府在此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所以,扩大创业政策的宣讲,在“社会支持系统”与“大学生创业”之间建立绿色通道,构建全方位的信息传播网络,让更多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支持系统,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