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教育 > 文章详情
中国大学校长,累从何来?
2010-10-25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国际

  据媒体报道,几位中国著名大学的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纷纷抱怨自己工作太累,事物性的工作太多。北大校长许智宏说,中国大学校长“什么事都要管”,他认为这样“分散了我们很多精力”;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中国大学校长要管学生生活、学生住宿、学生食堂、教师住房、教职员工子女入托,这些“还必须得管”,不然可能就会出现不利于学校发展的事件;南京师范大学校长宋永忠戏称,“除了火葬场,什么都要管。”他认为,现在中国大学校长有很多不该管和不必管的工作要做;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表示,他很羡慕剑桥大学校长能在晚餐之后出去散步,“我怕我散步的时候碰到一个人找我要解决住房的事情”……
  
  几位大学校长的抱怨,应该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听起来也蛮让人同情。但是仔细想想,笔者倒想向他们请教一个问题,累从何来?
  
  在这届校长论坛上,有许多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的校长应邀而来,我们看到国外大学校长的身份都很单纯,校长就是校长。而我们的大学校长们的身份就复杂多了,例如上面抱怨工作太累的几位著名校长,他们同时还是教授、博导、院士,在政府的行政编制序列里又是副省级、正部级的官员,几种身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想不累都难。
  
  我们不知道这些校长最擅长担任什么角色,但我们知道身份的多样、行政级别的优越,意味着这些校长的担子重、责任大。在当代中国,当人们的住房、医疗还要更多地依靠单位负责的情况下,如果一位校长不理会教职工和学生的生活问题,不能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那么,这个校长就不能算是称职。
  
  既然各位校长都享有着一定的行政级别待遇,属于或近似行政官员,那么,为民服务就是当官者的本职,对本职工作何苦要抱怨多多。如果,当校长不能为教职工服务、为学生服务,那么凭什么要行使行政权力、享受行政待遇。从这一点来讲,这些校长的抱怨似乎又不那么充分。
  
  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F·理查德说,她最主要的工作是筹集资金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负责学校的战略制定。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校长就不能单纯一点,卸掉一些不该有的担子,别再追求这个级别那个级别的行政待遇,专心的当好校长呢?
  
  想不明白的是,一方面大声喊累,一方面却又没见哪位国内大学的校长公开表示,自己不要行政级别,不要院士的头衔,就专心搞学校建设?!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