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学风建设 > 学风动态 > 文章详情
复旦大学以学术精神为重点开展研究生入学教育
2010-10-14 作者:刘岱淞 来源:研究生工作部


  创新动力不足,缺乏大师级学者,学术失范事件屡见不鲜, “钱学森之问”拷问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2010级研究生入学以来,复旦大学抓住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以学术精神为重点,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使同学们步入学术研究殿堂之初,就明白学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求学道路上恪守学术规范。

  
  9月21日下午,研工部邀请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为400余名文、理科各院系研究生新生做了一场题为《学术的传承、创新与规范》的专题报告。葛剑雄教授师承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学部委员(院士),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博士学位获得者,曾长期担任历史地理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主任,他所指导的博毕业生中,有两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葛教授从谭其骧和导师顾颉刚的学术论辩说起,继而谈到谭先生以同样的胸襟鼓励弟子纠正自己的疏漏、在学术上超越前辈,指出在学术传承的过程中要勤学好问,保持开放和平等的心态,勇于挑战权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而不要在前人的成果上原地踏步”。葛教授说,无论是研究内容的创新,还是研究方法的创新,都是取得研究成果和推动学术进步的促进因素。作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学风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葛剑雄教授也非常关心学术规范建设问题。他强调,学术规范最核新的原则,就是要遵守已有的学术成果。

  

  27日晚,研工部、上海医学院邀请校学术规范委员会委员郭慕依教授为枫林校区全体研究生新生做“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造假”的入学教育报告。郭教授从打假斗士方舟子被殴一事谈起,痛斥当下学术造假行为的泛滥与嚣张,指出剽窃、严重抄袭、篡改、伪造实验结果等行为之所以产生,一是功利所趋,二是体制缺陷,三是处罚力度不够;避免学术造假,需要自律、他律和法律三律结合,但只有从自己做起,坚守学术诚信,才能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他希望研究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坚定信念,恪守基本的学术规范,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除了学校层面的活动,各院系也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组织了多项教育活动,包括校纪校规与安全文明等方面的基础教育、学术道德与科研方法等方面的学术精神教育、校史系史与复旦精神等方面的校情教育和以党团建设为主线的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在学术精神教育方面,各院系举行了30多场报告会、座谈会,邀请优秀学者现身说法,使研究生养成热爱学术、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强化了牢记学术规范、端正学术态度、恪守学术道德的意识。
  
  入学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位数学学院的研究生在听了葛剑雄教授的报告后表示:这是一场关于学术基本问题的探讨,告诉初窥研究门径的我们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学术生命;当面聆听著名学者的报告,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也是弥足珍贵的体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