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探讨:医保支付与费用控制改革
2010-09-29
作者:周建莹
来源:复旦大学新闻网
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复旦大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承办,主题为“医保支付与费用控制的改革进展”——2010“湖系列”医院管理与实践高层论坛,近日在阳澄湖隆重举行。来自国家卫生部、市政府、卫生局、高校、各大医院、研究机构的司长、局长、校长、院长和党委书记、专家、学者等50余人与会。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的点评,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论坛主持人高解春的论坛闭幕总结均以其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和鲜明的个性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
与会专家认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国家新一轮医改总目标,因此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医疗服务体系应着眼于可及性,公益性,公平性,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和利益,实现一体化,提高医疗服务运行效率;改革医保支付制度,应从按项目支付转变为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支付,兼顾公平与效率;杭州目前采用的复合型支付方式以规避单一支付方式带来的弊端,并发挥了不同支付方式的优点与协同效应,是一种新的探索;未来医疗保险的社会化管理采用和医疗机构直接结算的方式——报销制,这将是一场革命。
论坛分两大模块,由国内外12位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讨论与对话”之敏感话题,引发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与会者围绕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进展趋势、医保费用如何控制进行了热烈研讨并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国家医改正在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筹资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政府正完善各类基本医保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新建红发票(个人自负费用)报销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老年护理保障制度、高端人才医疗保险制度等。但是,说说容易做起来难。医保支付方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特定支付方式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其他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卫生服务体系的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到卫生服务系统的最终绩效。医保支付制度的改革给公立医院带来的是什么?医保费用控制后,如何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医疗费用风险共担的积极性?政府改革补偿机制,能否令医院收支平衡?对医院的的最终绩效是否有所影响?目前公立医院与医保局的关系十分微妙,改革后的这种关系是有所改善还是更加纠结?关于这些问题公立医院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恐怕还得继续探索前行。
本届论坛带来的新的思想碰撞、新的改革构思必将引领公立医院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连续5年举办的“湖系列”医院管理与实践高层论坛已成为医疗卫生管理专家、学者和医院管理专业人士分享管理经验和沟通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可提供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