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观点 > 理论 > 文章详情
当今中国需要进行《共产党宣言》的启蒙教育
2010-08-23 作者:陈学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总第115特别策划“《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文章之一。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其著名的南方谈话中曾经深情地说道:“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邓小平是如此,中国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均是这样,他们都是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宣言》的照耀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就没有社会主义祖国的今天。
  重提《共产党宣言》的真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们国内吹起了一股否定《共产党宣言》的风,一些人或明或暗地宣扬贯穿于《共产党宣言》的是一种革命理论,而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以不能用《共产党宣言》的思想来指导当代中国;还有人甚至提出即使作为一种无产阶级获取政权的理论,《共产党宣言》也没有普遍意义,因为实际上《共产党宣言》所推崇的是“布朗基主义”式的暴力革命,而当今真正现实的道路是改良主义。
  这样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曾经被列宁说成是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的《共产党宣言》,是否在当今中国还有现实意义?正在从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中国人民是否可以对《共产党宣言》不屑一顾,弃之如敝屣?中国共产党是否连作为共产党的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的《共产党宣言》也不需要了?
  在我看来,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离不开《共产党宣言》的照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离不开《共产党宣言》的指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为了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真正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当今急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共产党宣言》的启蒙教育。当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先进的中国人只有像当年毛泽东、邓小平等那样如饥似渴地从《共产党宣言》中接受真理的熏陶,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武装自己,才能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展开实践
  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应当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史背景相符合。显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做的许多事情,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所做的一切,用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标准相对照,还不相符。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特别需要学习与把握《共产党宣言》的基本理论。《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让无产阶级深受鼓舞而使无产阶级的敌人感到恐惧,就是因为它庄严地向全人类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共产党宣言》鞭辟入里地揭示出: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民务必要牢记马克思为人类所揭示的资本主义一定要灭亡,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这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或者说,一定不能放弃马克思为人类所指引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一崇高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把目前所做的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不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而是引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大方向。只要我们胸中有了《共产党宣言》,我们就会自觉地领悟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不是其他什么社会的“初级阶段”。我们一方面不能超越这一“初级阶段”,把将来要干的事放到现在来做;另一方面,不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初级阶段”,要把现在所做的一切视为进入“高一阶段”的必要准备。尽管共产主义离我们当前是那么遥远,尽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共产主义决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这一目标。我们不应当因为共产主义的真正实现离当今还很遥远从而就否定这一目标的存在,更不应当把眼前所做的与实现这一目标完全割裂开来。
  现实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那些一心想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方向,从而使中国重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的人,千方百计地抹杀“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指向,他们总是把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的“改革”纳入资本主义的轨道,他们总是百般地嘲笑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其意图不能得逞,唯一的途径就是在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的前提下来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的事情。如果我们确实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当下的实际活动,那么我们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揭示我们目前所做的一切与共产主义目标之间的真实关系。显然,在当今的历史阶段,坚信马克思为人类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实际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重要和迫切。
  牢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规定,我国目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这里的意思十分明确:我国目前的所有制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与此同时,我国允许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的存在。公有制与其他形式的所有制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公有制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包括私有制在内的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也不能忽视。
  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所推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由于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从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我国从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发展”,这是顺应客观现实的举措。问题在于,有些人把这一转变简单地理解为是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这样,当今中国,实际上又面临一系列大是大非的问题亟待回答:当今中国在强调各种所有制形式共存的同时,要不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中国所有制的发展是否最后以单纯的公有制为归宿?公有制与私有制从终极价值取向的意义上究竟孰优孰劣?中国人民在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应当认真地请教《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两段耳熟能详的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任何人也无法否定,《共产党宣言》在所有制问题上的态度是坚定不移、毫不含糊的,这就是共产党人必须最彻底地与私有制决裂,共产党人必须把消灭私有制作为最基本的使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地提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当然,《共产党宣言》不仅仅宣告必须消灭私有制,而且还对何以如此作出了富有说服力的论证。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唯物史观为武器对人类社会必然要用公有制来取代私有制的论证,至今读起来还是那么地令人心悦诚服。消灭私有制这一历史使命,共产党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必须明确,我们允许私有制在当今中国的存在,允许它在一定的范围内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为了将来更好地消灭它。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坚持公有制这本身并没有过错,错就错在没有认识到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错就错在不能离开具体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来谈论消灭私有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