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远:人口发展有“案”可循
2010-08-18
作者:佚名
来源:《解放日报》
通过场馆案例展示各国、各地区的先进理念与探索实践,世博会为人类认识和应对全球人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启示和思路。
第一,加强相互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一些国家或地区人口问题出现得较早,它们解决相关问题的先行性实践,包括失败的教训,对其他国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例如,我国目前面临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问题,而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上有一些成功经验就值得参考;对于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日本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同样值得重视和学习;我国还面临人口流动和多民族融合的内部压力,而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则提供了多元文化与社会融合的范例。
同时,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的人口发展也能为应对世界人口问题提供示范和帮助。通过政府引导调节人口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重视母婴保健以及提高妇女教育来降低生育率等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有着积极的启示。我们应善于总结“中国经验”,对外展现中国人口发展的正面形象,加大话语权,在指导和帮助发展中国家人口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重视科技发展和应用。在城市化过程中,借助于科技进步,可以有效应对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和发展难题。例如,世博会上展示的家庭机器人,能够让远离父母的子女通过信息化和远程系统,及时了解长辈的身体机能数据和日常起居情况。再比如,信息化应用能够为孕产期妇女提供配套的资讯服务和电子健康管理,还能提升人口流动的管理质量,并为跨地区人口流动和公共服务提供解决方案等。
第三,从“以城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满足不同人口群体的具体需求。城市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为不同群体提供相应服务。一是提供对公共服务的空间安排,如增加养老、教育和公共娱乐场地等;二是保持开放性,为不同群体在城市中生活和发展提供均等化机会,减少社会排斥,提高城市人口发展活力;三是提供均等化服务,特别是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城市管理的本质是服务,目的是提高城市人口的民生福利。这就要求我们重新认识和调整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通过加强对人口和家庭的服务,提高人口健康,提高社会福利。为此,人口和计生工作急需服务转型,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第四,加强社会参与,积极培育社会组织。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不仅要满足人口群体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也要鼓励社会群众共同参与,更好地发现不同群体的具体需求,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
众所周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人口问题,如老年问题、流动人口问题、青少年问题、妇女问题等等。通过对自身需求的认识和积极参与,人口群体自身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老年人组成老年协会、“打工妹之家”为流动妇女提供帮助,等等。
在我国,政府具有很强的调控资源与社会动员能力。与此相应,社会组织的力量比较薄弱,自我管理机制有所不足,因此不得不依靠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来应对社会生活的日益多样化。而在西方国家的城市发展中,政府除了负责提供部分财政预算和发展规划外,更多是依托各种非政府组织来提供社会服务。通过多元化的社会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和志愿服务,共同来解决各种人口问题。在本届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国家或城市的案例表明,相对于由上到下的政府政策和干预,动员社会参与来解决社区所存在的问题,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率的方式。例如,温哥华的华人社团为新移民提供社会服务,从而帮助这些人尽快融入当地社会。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生活发育程度较成熟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有条件先一步吸收转化西方城市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增强社会组织的能力,带动不同人口群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通过加强民间协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更好地解决人口问题,开展社会工作,提供社会服务,提高城市人口发展的能力和质量。(作者系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