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颂兴:《工资条例》:想法皆好 标准全无
2010-08-03
作者:刘菁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让工资跑赢CPI增速”,人们多年的梦想或将成为现实。在日前完成的《工资条例》(下称《条例》)草案中,有望确定职工工资增长与当地CPI挂钩。此外,《条例》草案核心内容突出“一低一高”,即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加机制和垄断企业,尤其是高管工资的限制。尽管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资深劳动保障法律专家杨永琦表示,《条例》力求确实减小收入差距、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但专家普遍对其执行效果存疑。
恐流于形式
“工资与CPI挂钩,理论上讲有助于居民逐步提实际收入(扣除物价上涨部分的收入),但在操作上却有相当难度。”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首先,CPI怎么统计才算科学没有定论;其次,不同消费阶层消费倾向不同。高收入阶层用于消费的比例小,低收入阶层消费多,如果工资跟着CPI涨了,高收入阶层无疑比低收入阶层获利更多。
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崔新生则对本报记者表示,CPI一直在浮动,而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却是一年一签,“因此,工资与CPI挂钩只是个荒谬的概念,难免流于形式”。
先限薪高管
在《条例》草案中,对垄断行业的“限薪”最被人关注。根据《条例》草案,政府将定期出台工资指导线,对工资水平进行宏观指导调控。尤其是对特殊行业(即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将作特别要求。
《条例》草案规定,特殊行业如需对工资、福利、补充社会保险等进行调整,必须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国资委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在最后形成的《条例》中,将可能对垄断企业的工资总量进行控制,并使垄断企业的工资总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看上去很公正,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起来不容易。”崔新生认为,事实上,垄断企业内部各种奖金、补贴等隐形收入比账面工资高得多,因此,在政策下放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管,确保执行到位。
宋颂兴则提出三点疑问:首先如何定义垄断行业?毕竟现在国有资本行业之间竞争非常大;其次,谁来限薪?国有企业高管同时也是政府行政人员;第三,限薪多少?宋颂兴个人认为,可先从最简单的两点入手:给全行业工资总额不超过营业收入的多少、最高和最低工资不超过多少定个数据。
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是目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中最为突出的一点,但崔新生提出,即使是国企内部,收入差距同样严重,而这可能才是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他认为,企业高薪主要体现在高管上,所以应先从管理层开始限薪。“如果只限制下面,不限制上面,有意无意忽略对国企老总工资的限制,那么限薪政策很有可能演变成企业高管制裁下级的手段。”
此外,实行最低工资制度首次被写入《条例》。《条例》草案要求各省需将最低工资标准上报国家,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供劳动者参考。宋颂兴对此评价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助于减少社会矛盾,但具体上调多少,不能随心所欲,最好以人均国民收入为参数,定下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