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缓解入托难,政府要提供便宜场地,而幼儿园收费应有“天花板”
2010-07-27
作者:刘方志
来源:现代快报
看起来,入园难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如果从这个阶段就展开变了味的竞争,那么中国的教育还会走多少弯路?政府又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为此,快报记者与南京大学博士周凯进行了对话。
现代快报:供需关系失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周凯:供求不平衡啊,相比较而言,大学的师资资源会过剩,但是幼儿园恐怕就不够。由于审批的原因,幼儿园的片所相对少一些,再加上现在孩子多,以后会造成供求矛盾。不仅是南京,全国很多大城市这个问题都很突出。
现代快报:有专家说,入托难至少持续五年,您怎么看?
周凯:我认同这个观点,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
现代快报:还有人认为,应该把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周凯:这也是过渡期的一个办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本身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
现代快报:现在幼儿园涨价风也比较厉害,引起了民众的担忧。
周凯:除了公办园之外,只要是投资性质的幼儿园,它必然涨价,这也符合经济学规律,也就是供求关系,当供小于求时,必然以价格这个杠杆来解决部分学生入学的问题,并进行淘汰。一方面,增加幼儿园的收入,谋求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以遴选一部分有实力的家长,让其孩子入学。
现代快报:您觉得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周凯:要解决供求矛盾导致的问题,就要政府教育部门尽早地出台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一些政策,比如说降低一些办学机构的门槛,而对于这些机构,其场地不能完全以商业用地的形式,因为一旦以商业用地的形式租赁的话,这些机构必然要通过涨价消化这些成本,而如果向其提供比较便宜的场地,它就没有必要涨价。所以,也要降低相关场地的价格门槛,应该是半市场化进行供应。这样,也要对其办园方面的一些价格进行限制,因为我给了你便宜的场地,那么你收费就要有一个“天花板”,就是说要有上限,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现代快报:确实如此,报道说,民办幼儿园如承办小区配套幼儿园,一般每年需向当地教委缴纳国有资产占有费,平均每年30万元—60万元不等,费用也在逐年增加,而其成本投入的增加势必会通过核定、调整收费标准而转嫁到广大幼儿家长身上。
周凯: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于高额的成本,办学机构必然会转嫁给家长。所以,政府在降低门槛的时候要加一个附加要求,要求办学机构收费的标准要有上限,然后物价局要进行核准,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现代快报:不少人批评说,现在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讲得越来越少。
周凯:政府也要反思,如果按照市场化运作,那么其价格一定是市场化的。学前教育,应该是半公益性质的。政府一定要向其提供非商业用地、非商业用房,这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