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杭州师范大学了解到,该校正在为人文社会科学设立“学科特区”,实行“不唯数字论”的评价体系,以探索建立符合文科发展规律的管理模式。据了解,校方将为此项计划投入经费1亿元。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助理袁成毅教授告诉新华社记者,学校虽为综合性大学,但以人文社会科学见长。这些年的实践表明,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的量化指标、“数据论”等评价标准并不利于促进文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发展。
根据新制定的《杭州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学校将专设“人文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对高水平学者将打破按年考核的常规学术评价和考核标准,根据其累积和持续的学术影响,实行学术代表作评价制度和知名同行评议制度。
同时,学校将成立“国学研究院”,作为实施“学科特区”的平台。该院直属于学校,以本校高水平学者和柔性引进的双聘高端学者为主要力量,其管理模式将力求“去行政化”。
对学术贡献突出的青年教师,学校也出台了相关规定,给予低职高聘待遇。
袁成毅表示,为文科设立“学科特区”,旨在鼓励高水平学者以长远的学术眼光潜心研究,学者中的“奇才”“怪才”应得到理解与支持,学校也应为他们努力创造宽松、自由和包容的学术环境。(完)